我寫作通俗文藝的經過和體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4463
颗粒名称: 我寫作通俗文藝的經過和體驗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49年7月20日,當代報刊登王希堅寫作通俗文藝的經過和體驗。
关键词: 王希堅 寫作 體驗

内容

王希堅同志是山東諸城縣人,從抗日戰爭爆發到現在一直在華東爲革命工作,他當過游擊隊,也在部隊裏幹過,是一個文化工作者,更是一個鬥士。一九四三年以後,他改做農村工作,工作中親身的體驗,使他成爲一個極受羣眾歡迎的通俗文學作者。這次他代表華東區出席文代會,編者曾去訪問過他,特地請他把從事羣眾文藝工作的經驗介紹給大家。·編者·我自抗戰爆發後參加游擊隊,以後游擊隊垮台,又到東北軍萬毅部下當兵。後來在部隊裏辦油印報,在編報時學習寫些短小的蓮花落,快板,相聲,雙簧之類的東西,這些形式都是向當時部隊裏羣衆學來的。那時候只是作宣傳,並不想這算不算文藝的問題。在那種情况下,不會打仗的也要打仗,不會寫東西的也要寫東西。我也刻鋼板也畫漫畫,甚至也寫歌曲,羣衆需要什末就硬寫什麽。很多時候蠟板剩幾行空白,就臨時照地盤凑幾句順口溜填上,我自稱爲「補釘詩」。但因爲是常常和羣眾一塊創作,寫的東西羣眾還能接受。我記得還寫過一篇比較長的草囘小說,是寫幾個人在事變爆發後訪師救國的西遊記式故事。每天遇上部隊發生什麽問題,就針對着問題臨時寫一節,也很有些羣衆願看,還有的向我們提供材料叫我們編進小說去。這時期開始和羣眾有聯系,但接近羣衆還是不够,對自己的無產階級意識估計過高,還有很大的盲目性。
   整風以後,認識到自己思想上小資產階級尾巴的嚴重,决心調到農會作農民工作。四三年作了兩三個村的工作,都沒敲開,鬧得頭昏眼花,幸而還有整風的勁頭,還是虛心學習。四四年又作了整整一年鄉村的工作,這時查減運動轟轟烈烈搞起來了,看見毛主席「湖南農運考察報告」傳到農村幹部羣眾中去的熱烈情形,聽到各式各樣羣眾的訴苦,看到封建勢力的種種醜態,自己的心情也隨着羣衆興奮和恨怒。這兩年多什末東西也沒寫,只寫了一個補充反省自傳,但是以後寫作的材料,實在都還是這幾年中開始積蓄的。
   抗戰勝利以後,因爲廣大新解放區的迫切需要,才開始寫一個通俗課本「翻身道理」羣衆對這個課本反映很好,馬上就再版了。因此刺激我又寫了「翻身民歌」,這部民歌是用舊的形式,有的羣眾很相信它是眞的羣眾作品。於是我接着又寫了「說唱朱富勝翻身」(鼓詞)和「地覆天翻記」(章囘小說)。寫了這四本翻身的以後,又向縱的方向發展,寫了課本「生產發家」「萬事不求神」和「勞動神聖」增補了「民歌百首」,最近還寫了個鼓詞「老會長」。我寫這些東西,都是一邊做着羣衆工作,一邊抓時間寫的,我很喜歡在這樣環境中寫東西,當然寫出的東西很粗糙。
   囘想起來,談不到什麽經驗,但對像我這樣愛好文藝而缺乏各方面鍛鍊的同志,還可以介紹幾點簡單的體會。
   第一、羣衆工作和寫作是否矛盾?我覺得不矛盾,而且有聯系。如果不作羣衆工作,我就寫不出東西來。到羣衆中去是不是要忘掉寫作呢?我覺得忘掉一個時期對寫作也只有好處。因爲毛主席告訴我們要長期地無條件的全身心的到羣眾鬥爭中去,初學羣衆工作和寫作的人,想二者兼顧,很容易半心半意,弄得兩頭落空。其實愛好文藝的人,不管怎樣專心於羣衆工作,許多材料自然而然會留下深刻印象,不會漏掉的,將來囘憶自己親身經歷的事件,還可以比旁觀或調查來的更深刻更眞實更完整。而且卽使具體材料忘記了,也絕不是浪費時間,因爲經過較長期的實際鬥爭,會有許多無形的收穫,如思想的改造,和羣眾的感情聯系,對羣眾日常生活的熟悉,這些對於任何一個學習寫作的同志,都是必不可缺的。
   其次,抱着宣傳羣眾的目的,能不能寫文藝作品?我認為是能的,甚至是必需的。我作的是羣眾工作,所以我寫東西總是先要向羣氣宣傳點甚麽,然後才動手寫。我寫東西一般的第一步有了主題,第二步喚起形象構思故事,第三步再斟酌詞句。有時候有主題沒有形象,就寫成標語口號式。但深刻的分析主題,研究指示政策,越認識了主題的意義及重要性,就越容易確切生動的喚起形象。往往在羣衆鬥爭最緊張,出現問題最多的時候,越想寫東西,越閑着倒不一定產生作品。越個人主義邪氣上升的時候,靈感就一點也沒有了,當成名思想或急於求功思想偷襲過來的時候,小資產階級的「靈感」還會乘機而入。所以我覺得學習政策指示,加强羣眾觀念,明確認識主題,可以說是創作最好的準備。
   第三,掌握政策問題,這是很複雜的問題,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還時常遇到解决不了的難題,創造藝術典型當然問題更多。我們羣衆工作平時業務就是經常研究政策,我寫東西時還常常拿十分之六的力量來考慮政策,但結果還是常有毛病。「地覆天翻記」裏就有很多原則問題,現在修改過了,還不能說沒錯。符合政策也就是創作的眞實性問題,拿出不眞實的東西來就要騙了羣衆,所以必須從正反各方面一再檢查自己的作品,才是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有的同志說:「政策方面我們沒問題是一致的」,這很可能是把這一問題簡單化了。
   第四、學習羣眾語言問題,甚末是羣眾語言?羣衆爲要說出自己的思想,講出的話句句都是羣眾語言,並不是僅僅他講的話裏面某幾個特殊的語彙叫作羣眾語言。如果單從幾個名詞上追求,必然使羣衆語言變成形式的,片斷的,括弧裏面的點綴品,結果還是小資產階級趣味。羣眾語言是羣眾思想的表現形式,是從勞動和鬥爭中生出來的。羣眾語言的樸素,生動,尖銳,明確,都可以在羣眾的勞動和鬥爭生活中找其根源。所以必須了解羣眾的情感,才能把握羣眾語言的本質。我們必須想像當時環境,設身處地的力求表現羣衆的思想情緒,然後再找恰切的詞句去表現他。在這種情况下,我們有時候還能自己創造新的語彙,豐富羣眾的語言。
   以上是幾個簡單的體會,由於我不是專門搞文藝工作的,觀點可能有很多片面的地方,但從我這方面看到的這些問題,也或者對一般同志們不是一點沒有用處吧!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希堅
责任者
王希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