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農村翻身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3814
颗粒名称: 餘杭農村翻身了
并列题名: 勤勞的農民加緊生產荒蕪的田地漸吿甦醒
分类号: F427.65
摘要: 1949年7月12日,当代报刊登“餘杭農村翻身了”一文,介绍解放后餘杭農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关键词: 餘杭 農村

内容

(本報餘杭通訊)在反動政府統治的時候,雖也一般地喊着「知識份子到農村去」的口號,但這僅祗是統治者作爲剝削農民的幌子,事實上,凡是蔣管區的每個農村,都被躁躪得烏烟瘴氣。以餘杭來說,僞縣長白冲浩,也曾高喊過「開闢農場一「建設農村」「爭取美援」等等美麗的高調,但乞求來的「美援」,老百姓連做夢也不曾吃到甜頭,高鼻子的佈施,僅只是飽滿了反動官吏的箱籠,及御用的農場侵略農民得更厲害一些,當地農民的私有產業耕種土地日見縮小了。
   餘杭的地多於田的縣份,但大部份的地都種植桑樹和竹子,因此,全懸粮食僅祗能維持四、五個月,還有的幾個月,須看土產絲、筍、荼、紙、魚的收成了。迷信於神的農民,期待著土產優越的交換。依照先天環境來言,這小縣的老百姓可以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可是近年來在反動統治層層剝削壓榨下,抽丁,苛派,使整個農村生產退縮,支出倍增,富庶的農村,在無窮盡的剝削中而衰落了,年靑的漢子被迫□當了兵,在家的農人辛苦地做了一年,被「反動政府」搶去了收穫物而灰心,他們存了「反正做了自己也沒得吃」的念頭,於是賭、坐茶館流行在每個村莊。生產力日小一日,光以育蠶來說,近兩年出產的絲量與戰前(對日戰爭)相較還不足三分之一哩。
   由於生產萎縮而影響農村的經濟崩潰,但反動政府的種種名目繁多的苛捐重稅,始終在壟糠裏逼着油善良的百姓在敢怒而不敢言的情形下,只得借貸拚凑去繳納這筆血腥的「寃債」。因此,高利貸却應時而起:在五月裏借六斗米,到秋收還一石的並不算很兇,有的甚至每石每月上二斗利。爲了稍一遲延,便要吊頭頸,坐監牢,農民們明知借高利是飲鳩止渴的事,但要活命是不得不借的,一天盤一天,一年剝一年,他們已被盤剝得骨瘦如柴了!
   解放了,把農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了出來,在手上千百年的桎梏已得了擺脫,他們身上的吸血蟲在太陽升起的時候消滅了,迷信於法西斯的反動統治集團已解了體,他們從人家脚下站了起來,革命的勝利使他們從奴隸的地位躍身而爲新中國的主人。在這個歷史的大轉變中,在新民主主義的大蠶下,農民們加緊生產着,因爲現在的收獲不再有人來掠奪了。賭在不禁自禁中絕了跡,茶館裏不像先前那麽熱鬧了,荒蕪了的田地已漸漸地開墾,稻、苞蘿、大荳、種轟了田野,到處都是靑葱葱的一片。總之,誰也不肯輕易地讓時間溜過,他們在爭取翻身,爭取幸福。最近漲了大水,農民們團結起來,修築堤防,夜裏到處可聽到聚衆的聲,在大雨滂沱中,把握了生產,這完全是為了自己啊!(余堅,十日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