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後的唐山工礦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3065
颗粒名称: 解放後的唐山工礦業
分类号: F427
摘要: 擁有八萬餘工人的唐山工礦區,是全國著名的工業重地之一。解放後的半年間,在人民政府的領導與扶助下,各公私工礦的生產量均已達到或超過了解放前國民黨統治時期的水平,正規化的生產建設已經開始。
关键词: 解放後 唐山 工礦業

内容

擁有八萬餘工人的唐山工礦區,是全國著名的工業重地之一。解放後的半年間,在人民政府的領導與扶助下,各公私工礦的生產量均已達到或超過了解放前國民黨統治時期的水平,正規化的生產建設已經開始。
   發電廠
   作爲唐山工業命脈之一的唐山發電廠,是華北電業公司四大發電廠之一,備有一萬及一萬五千基羅瓦特的發電機各一部,發電量目前已恢復到一萬九千基羅瓦特。解放以來,該厥保障了唐山的居民與工業用電,幷很快修復了漢沽的變壓器與輸電線,把目前發電量的三分之一送給急需用電的漢沽塘沽與天津。
   製鋼廠
   製鋼廠是日寇于一九四三年建設的,當時日寇計劃達到月產五百噸鋼鐵,但未能實現,國民黨接收後仍按此項計劃進行,連原計劃的一半也未實現。解放後,產量在四月份就提高到三百四十噸,等于該廠有史以來最高產量的百分之一百四十四强。現該廠員工正繼續努力,預計不久即可實現月產五百噸鋼的計劃。該廠所轄古冶耐火材料廠,產品除供給製鋼廠自用外,大部銷售天津,石景山等地,產量亦已較解放前提高一倍。
   鐵路工廠
   生産效率提高
   位居華北第一的鐵路工廠有職工、員四千八百餘。解放以後,該廠修復了八十輛機車,一千零三十二節客貨車。解放前要一千五百個工始修得妥的客車,現在只用八百工,生產效率約提高一倍。下半年內它將和長辛店兄弟廠共同修好現有機車百分之六十。
   華新紡織廠月產布二萬五疋
   具有三萬三千支紗錠,五百五十台布機的華新紡織廠,現有男女職工兩千餘。該廠係公私合營,唐山解放前原料供給不足,將日夜兩班改爲班。解放後,國家貿易機關立即供給足够的原棉,又定購成品,因此解放後六七天就恢復了兩班,現在該廠可月產兩萬五千疋布,一萬四千包紗,除供冀東廣大農村所需外,尚有一部外銷他地。
   啓新洋灰廠
   月產萬餘噸
   私營下的啓新洋灰廠,已有四十四年的歷史。當地石料蘊藏量極豐,按目前生產狀况,據說還可開採四、五十年。解放前,啓新存灰十四萬噸賣不出去,工資無法支付,工人生活苦不堪言,廠方原無法維持生產,申請關廠停工。解放後,國家貿易機關首先借給了一部分錢和布,使該廠得以發給工人生活維持費;又收買了積存在工人手中的洋灰券(係廠方發給工人工資的一種支票),解决了工人的吃飯問題。繼又以公平合理的價格,訂購大批洋灰,扶助該廠恢復生產,至五月份,該廠卽已達到解放前最高月產量一萬五千五百多噸的數目。
   (下轉第二版)
  (自第一版轉來)
   唐山工礦業的迅速恢復與發展穩定了建設唐山的基礎,同時,對華北與全國的工業建設都有着極其重大的意義。唐山工業的恢復與登展首先是依靠唐山職工的英勇護廠和積極克服困難。在國民黨匪軍撤退時,唐山的職工們組織了議廠隊、糾察隊、英勇頑强地保衛了各廠,使機器、礦井完整無損,這為解放後工業的恢復與發展具備了良好的條件。解放後,職工們又在生產繼續停滯、工資暫時無法完全解决和生活非常困苦的情況下,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繼續維持生產,使各種困難得以迅速克服。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里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唐山發電廠
相关机构
唐山製鋼廠
相关机构
鐵路工廠
相关机构
啓新洋灰廠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