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對外貿易的必要及其原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3061
颗粒名称: 新中國對外貿易的必要及其原則
分类号: F129.7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新中國對外貿易的必要及其原則。
关键词: 新中國 對外 貿易 原則

内容

一對外貿易的必要
   新民主中國需要不需要對外貿易?相信稍有見識的人都會給予肯定答覆的。有人說,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無孔不入,如果新中國與她們進行貿易,中國戰後百孔千瘡,工業化尙待開始,農業發展剛剛萌芽,帝國主義挾其雄厚的經濟力量,到中國來大量傾銷,到那時,外貨充斥,中國的工業化還談得上嗎?這種戒懼是應該的,不過,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帝國主義的野心,我們很淸楚,問題在於我們能否好好計劃,能否把握住幾個基本原則,能否配合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總目標「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蘇聯革命成功以後,並沒有取銷對外貿易,相反的,她的對
   一九一八年一九一九年輸出:八、一0、一輸入:一〇五、二三一、二
   這時,蘇聯十月革命剛剛成功,各帝國主義的聯合進攻正在進行,然而,她的對外貿易並未因此停止,而且有着很大的入超。不過,這是不必杞憂的,在生產力沒有完全恢復前,有節制的入超是必要的。但蘇聯對外貿易進行至一九二九年左右,輸入就差不多平衡了。一九外貿易發展得很快,我們可從下面的統計數字看出:(單位百萬盧布,第一次歐戰前價格)一九二〇年一九二一年一九三年
   一四二0、二八一、六二八、七二一0、七二六九、八三六年時,她更轉爲出超地位了。我們再看看東南歐新民主國家吧,她們也沒有與帝國主義斷絕貿易上的來往。全中國解放後,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加緊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建設,加速工業化,加速農業合作機械化,我們需要大批機器、五金、化學原料等,這些東西,不是我們自己短時期內可以生產出來的,我們無法不要人家的,也就是說,我們不能關門建設。上面說過,問題全在我們自己能否把握住幾個基本的原則,如果把握得住,我們不僅不害怕我們的新經濟會被帝國主義侵蝕,而且,對外貿易可以促進工業化的提早完成。
   基本上,我們應該採取那些原則呢?下面幾點是最起碼的:
   二實行保護
   貿易
   首先,新中國應該採行保護貿易政策,它可從三方面來着手:
   第一、從關稅制度方面而言,一面要獎勵出口,凡屬剩餘工業品或農業副產品,均予以免稅或減低稅率;另一面要鼓勵進口,凡屬機械器具醫藥用品等,可以減低稅率。這是積極的方面。在消極方面,要禁止重工業原料等重要物資出口,更要禁止奢侈品毒品等進口。對於外國工業產品,如果本國生產足敷需要,可以禁止其進口,如果自己生產不足,亦需限制或課予較高之進口稅。
   第二、從輸出入管制方面而言,這當然與國民黨反動政府所行的壟斷政策,完全兩樣。因爲管制目的,完全是爲了保護新興工業,和保證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成功。在蔣記政府的輸出入管理制度下,中國有了空前的入超。以一九四六年爲例,全年進口總值爲一,五〇一,一六五,二四六,〇〇〇元,出口總值僅為四二二,一一一,八一一,〇〇〇元,入超額高達一,〇八八,〇五三,四三五,〇〇〇元。入超額如此鉅大,如果輸入品多是生產工具、機械、藥品、科學設備等,它將有助於經濟建設,那倒無話可說,但是我們將輸入品分析一下,知道機器工具的輸入僅値四三,〇三一,八〇一,〇〇〇元,而菸草一項的進口竟達五五,四八三,二〇五,〇〇〇元!將來新中國的對外貿易能容許這現象繼續存在嗎?决不允許的,無論如何,進口貨與出口貨的獎勵限制或禁止,是要遵照着一定的原則的。
   第三、保護貿易的間接方法就是採用補貼制度。工廠方面如果原料發生缺乏時,新政府應予照價供給,或低價供給,或予以運輸或採購上的各種方便,務使增加生產,幷盡力使生產成本減低,如果工廠產品銷路遲滯,政府方面應採用合理收購辦法,務使生產資金週轉靈活,以促進擴大再生產。現在高唱自由貿易的美國,獨立未久在漢彌登(Him lton)傑非遜(JerfERson)時代,均曾採用保護關稅制度與補貼政策,現在中國的解放區人民政府亦在採用供給原料及收購產品的辦法。這辦法施行的結果,對於提高生產力是收效頗大的。
   三國營對外
   貿易
   有人會說,對外貿易由國家經營,需要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要一切生產手段盡歸國家所有。其實,這個條件不是絕對必要的。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是國家經濟占着領導地位,新民主國家如波蘭捷克等國都已實行了國營對外貿易,而且,因此增加了輸出入。國營對外貿易有什麽好處呢?第一、它可以防止帝國主義經濟侵入的危險,如果容許私人經營,爲了利潤,難免有少數不肖商人,不顧國家民族利益,而與帝國主義狼狽爲奸的。第二、它可以與新民主的計劃經濟密切配合,某些部門需要輸入什麽,某些部門可能輸出什麽,可以由政府貿易機構統籌辦理,一切不合理的輸出輸入的現象,可以因此歸於消滅。但在國營對外貿易的前提下,次要貨品的輸出入仍可由私人經營,不過,輸出入產品需要通過政府對外貿易機構的審查和批准。
   四對外貿易
   之計劃性
   有了國營對外貿易,計劃貿易是容易辦到的。所謂對外貿易,就是說,一切輸出輸入要切切實實配合經濟建設計劃,參照經濟建設計劃,預先決定本年或次年需要輸入那些東西,每一種產品應輸入多少,都要具體確定,輸出也是一樣。在戰後建設時期的三、五年內,合理的入超(就是輸入的多是機器工業原料等,不是消耗品奢侈品)是不足怕的,不過,我們仍需要把握住量出爲入的原則,卽輸出多時,我們的輸入無妨多些,輸出少時,輸入就不可過多。
   五與民主國
   家緊密聯
   繫
   只有蘇聯及東南歐新民主國家及北韓民主共和國的對外貿易,在本質上,才不是帶有侵略性的,而是以平等互惠爲基礎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東南歐來說吧,波、捷、保、羅、匈、阿等國除有雙邊或多邊的平等互惠貿易協定外,他們與友邦蘇聯的貿易關係也是十分密切的,東南歐七國(包括蘇聯,南國例外)經濟互助會就是一個具體表現。新中國的對外貿易,也應與一切民主國家取得密切的聯繫。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