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工業技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2352
颗粒名称: 新中國的工業技術?

内容

一、
   在舊中國,沒有合理的工業政策,當然更談不到完整的工業體系;廠家各自為政,政府又漠不關心。卽使有技術改良,也只是個別技術人員的小發現,以及管理人員的主觀努力而已。
   當全中國解放以後,許多城市的原有工業,尤其是有關民生的日用品工業,由於新民主主義工商業政策的扶助,一定會得到應有的發展。解放初期的工業,雖然一時停留在舊的基礎上,但它生長在一個新的生產環境里,我們有理由要求它在工業技術上,要向前躍進一步。
   在資本主義國家裏,工業是一種個人獨佔資本的企業。爲了攫取更多的利潤,大亨們是懂得怎樣去把握改進工業技術的。但當那工業技術改進計劃影響到他們整個生產機構時,他們同樣會不顧慮到科學研究的成果,而把計劃收買埋沒掉,(這在美國不乏先例)同時,由於各資本集團之間存在着矛盾,它分割了整個國家的工業改進計劃,這也是無可避免的現象。所以蘇聯科學家伊林諷刺的說:「在這種國家內,一個計劃只僅僅是一個願望而已」
   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因為國家的利益和工人階級的利益相結合,所以到處洋溢着提高生產改進技術的熱忱。雖然在某些工業部門,技術上的經驗或許有一部分比不上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可是在生產建設的計劃性上,却是資本主義國家所萬萬學不到的。如伊林在「人和山」中所舉的一個開濬伏爾加河的計劃,是想得那樣店到,爲了利用一條河流的水力去發電外,還設想到整個的灌漑系統,以及它所影響到的亞速海的魚和裏海的鹽產。
   二、
   本來,生產技術的改進,應該列爲工業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它的內容包括設立完備的實驗室,健全各大學的研究機構,並使它和工廠發生有機連繫,以及有計劃的敎育技術工人等等。
   新中國初期的工業建設,當然不能要求馬上有一個理想的工業系統。初期的工業建設,是艱辛的。有着許多手工業、牛手工業、古老的機械化工業,需要我們去改良以求擴大生產,鞏固新社會經濟機構,使新的中國早日成爲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所以,技術的改進,單靠少數工程師、專門技術人員是不行的。更需要的是巨大的工人,技術工人羣的協力,從實際白業務經驗中,創造出新的技術,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樣,工人羣亦只有和技術人員合作無間,才能發揮高度的效能。在解放了的地區,已經有許多事實表現出來了:由於工人覺悟性的提高,淸楚的認識至自己是廠的主人,因而掀起了改進生產的熱潮。如在東北,由於上下合作,技術工人們研究製造出「電力織布機」,「自動注油器」等。在合江,以前廠裏的東西壞了,沒有人理睬,現在有了點小毛病,就自動搶修,甚至壞了幾年的發電機亦重新修好,以前的日本技師不能修好,現在給我們的工人修好了,這不是在新社會里技術改進的例子麽?
   三、
   初步的改進技術,提高生產,固然要靠工人,技術人員的主觀努力。但在客觀上,下列的幾個具體原則是必須提出的:
   一、建立獎勵制度——刺激工作熱忱,公平合理的獎勵是必需的。如果對工人新的勞動態度不加發揚,新的技術創造認爲平常,而認爲「新的工人就應該好好的幹活」。單用這一類口號的號召是不能激發工人改進生產的熱忱的。如果把工人為了多得工資的獎勵,而去積極工作認爲是僱傭觀點,也是不正確的,這種過左的看法必須糾正,新的獎勵制度必須建立。對於工作完成的速率,材料的節省,器材的愛護,新立法的創造等獎勵,都應有具體的規定。
   二、給熟練工人進修的機會——技術工人應給予進修的方便,如減少工作時間,多給研究和閱讀的機會,在工廠裏開辦技術講座,工人學校,或調動一部分熟練技術工人進職業學校或夜校補習班等。務使他們獲得一些基本的理論,而能把日常所接觸的技術和理論連繫起來,加强改進技術的理論基礎。在蘇聯的工廠裏面,採用這一種方式,曾收到很大的效果。
   三、工廠環境的改善——在新中國裏,廠地可用交換的方式而得到調整。這樣可以減少許多搬運的麻煩,間接亦就是減低成本,增加生產。由於政府的協助,舊環境得到改善,安全設備得到添置。這直接的提高工人的工作情緒,情緒好,工作專心,技術上自亦有了進步。
   四、建立聯合機構——許多同類的工廠,應該組織新的合作機構。交換技術知識,共訂生產計劃,和政府的工業指導機構合作。在新社會裏,爲了促進新民主主義工業建設,一切技術和計劃,都沒有保守祕密的必要。而且反因為技術的交流而獲得更多的改良。至於合理利潤,應該共同擬訂!在可能範圍內,可以設立小型的研究機構,檢查或分析製成品,以及進一步研究怎樣獲得更廉價的原料。
   以上只是提出一個粗疏的意見,它還有待於從事工作者在實際經驗中提出補充,但我們堅信:全國人民,勞動工人,技術工作者,有着八年抗日戰爭,四年革命戰爭所磨鍊出來的經驗,在新民主政府的領導下,只要把握正確的工業政策,信賴工人羣衆,總結經驗敎訓,新中國的工業主產,一定可以走向光明康莊的大道,而生產技術的改進,亦一定會有輝煌的成就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