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墩速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2019
颗粒名称: 三墩速寫
分类号: K296.53
摘要: 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四日当代日报登载的三墩镇的介绍文章。
关键词: 京杭国道 风景 物产

内容

在京杭國道的邊緣,有那麽二個幽逸而恬靜的小鄕鎭,雖然與城市的距離只短短的一二十里的路程,但那種含有古色古香的自然美,却顯示了絲毫沒有渲染着像都市裏那些奢華氣息底獨有的高傲風格。尤其令人詫異的,在歷次造刼中,京杭沿線所有的鎭集都不能倖免,但它却一些也沒有受到什麽損失,始終是緘默在大自然的懷抱裏,除時相往還此地的商旅們對它能具初步的認識外,與外界的隔膜是很深的。爲了要想使它與廣大的人類的社會不致有過份的脫節,我們覺得有向人們介紹的必要。砂土凝成的土墩
   三墩位於杭縣的西北角,京杭國道杭州起訖點的咽喉,西南二十餘里是餘杭,東至塘棲、新市,北至良渚、瓶窰,在京杭沿線,三墩的地位處於一個類似馬締形的包圍圈內。至於它本身的地形,是由許多河道、岔港包圍而成許多類似冲積平原的小平原,也就是由矽質壤土凝成的土墩。「三墩」之所以爲地方的命名,也含有這種隱意。河道交錯航船如梭
   由於它的周圍河道獨多,因此水上交通也顯示着特別的發達。一般附近的農民,在四、五里至十數里的行程以內,都以小船代步。由於三墩在近十餘里的方圓之內是一個比較略具規模的小鎭集,差不多的鄕村裏採辦貨物或是零星物品,都集中在這一塊地方,所以與各鄕鎮之間幾乎都有航船可通,如餘杭、倉前、臨縣東鄉、蔣村、連圩塘、湖墅、良渚、瓶窰,以及其他各小鄕鎭!等,都能通航。
   但是陸路交通却和水路交通完全背道而馳,全鎭道路,都是鄕鎭固有的便道,平廣的康莊大道很難見到,與各鄕各保之間的交通,都是狹窄難行的小道,每逢雨天,倍感困難,並且石頭便橋獨多,每走不到一里的路,就有一條橋,因此行路更易使人疲倦。
   敵僞時,日寇佔踞了三墩,爲了要溝通與城市的交通,曾築了一條短距離的輕便汽車道,自三墩至祥符與京杭國道啣接;這一條汽車道祇長三華里,動員了全鎭的人民,化費了二個整月才完成,到對日戰事結束後,不上三月就被蔣匪破壞得不堪收拾了,如果能保持到今天的話,三墩的交通將更能便利的。
   居民和職業
   全鎭居民,以外來寄居者佔多數。其中比例最多的要推蕭紹甬一帶,其他如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山東各地遷移來的也很多,有些外來居民居住年月久了,也就變了本地人,他們習慣、風俗也和本地人一樣,所以近幾年來人口逐漸增多。
   全鎭居民的職業,以務農爲最多,約佔總數三分之二以上。公敎人員佔最少數。最近因中紡公司在祥符設立一處洗蔴工場,所以工人也逐日增加了。
   物產與商業
   本鎭物產以米、麥、蠶豆、絲、食油、臼油等爲大宗,其中尤以食油佔最多數,其每年產量可爲全縣之冠,因無一正確統計,總數無法得悉。食米與雜糧每年可以自給。
   三墩是附近十餘里方圓農產物的彙集點,也就是日用品與農產品的交流區,因此每年的輸出有食油、蠶豆、米、絲、筍、和柿子,在這些輸出品之中,以筍和柿子的輸出量爲大宗;輸入的大都是日用品,如布疋、肥皂、捲煙、棉紗及其他用品。全鎭的商店,以米業、廣貨佔多數,店舖總數也有二、三百家之多。(二十二日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三墩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