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訪石灰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1307
颗粒名称: 初訪石灰窰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49年6月15日当代报发表了对華中重工業中心所在地石灰窰的访问。
关键词: 華中 重工業 石灰窰

内容

從漢口順江東下,大約有二百七十華里的水程,當你遠速看到黃石港外的幾幅白牆時,你可以看到四個平直的煙囪,從港側的小凹中伸出來,這下面,就是華中有名的重工業中心所在地——石灰窰了。
   石灰窰分上中下三窰。從上窰到下窰,大冶電廠、利華水泥廠、華中鋼鐵廠、利華煤礦廠、源華煤礦廠…………一個挨着一個緊集在這個長約十五華里的鎭上。著名的鐵山礦區(卽大冶礦區),離此六十里,有一條鐵路,與此相連。各廠址之間,鐵道和公路縱橫交錯。道路的兩旁,綠樹成蔭,風景十分幽美。
   華中工業的脊骨——
   鋼鐵廠
   在這些工廠羣中,華中鋼鐵公司的華中鋼鐵廠是最大的一個,計有員工一千三百餘人。它的前身是漢冶萍煤礦公司大冶礦廠,早在前淸光緒十七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從英國買了當時新式的煉□設備,在漢陽成立煉鋼廠,取萍鄉的煤,大冶的鐵砂,合起來總稱漢冶萍煤礦公司,但到民國十四年才於此建廠。抗戰後,大冶、漢陽先後被日寇佔領,他們在這裏成立了「日本製鐵株式會社大冶礦業所」(卽所謂「日鐵」),專事開採大冶的鐵砂,送囘日本去冶煉。漢陽、大冶的冶煉設備,卽同時被拆除殆盡。日本投降後,國民黨的資源委員會把「日鐵」接收過去,成立了華中鋼鐵公司。現在它是屬於人民的國家財產。
   鋼鐵廠還正處於建廠時期,並未正式開工冶煉,廠內分煉鐵、煉鋼、軋鋼、動力、修造、採礦、建造……等十五個部門,有從重慶、鞍山、靑島、上海、美國運來的一部分新舊機器,其規模較戰前已大有發展。國民黨統治時期定的最高建設生產計劃是年產一百萬噸鋼鐵,時間是十年,後來一改再改,減少至三年內完成年產十五萬噸的計劃,可是,全力進行反革命內戰的國民黨,這一點計劃也無力實行而停止了。以後,就改為大規模的小型生產。大冶礦砂的質量,在全國是最好的,含鐵量百分之六十五,(鞍山的只有百分之三十五),埋藏量估計在三千萬噸以上(隣近的鄂城鐵礦還未算入)。關於開礦,日本帝國主義比我們知道的更多,從他們遺留下來的大規模的挖採,運輸設備,以及積累在江邊還未運走的幾十萬噸鐵砂中,可以想到:他們曾是如何視同珍寳地來瘋狂進行掠奪。直到去年,他們仍舊念念不忘,通過美將的關係運走了二十萬噸這樣黑色的珍品。
   作爲華中工業脊骨的鋼鐵廠,是能够和必須大規模興建起來的。抗日戰爭前,長江流域每年平均要輸入鋼鐵六十萬噸。這個鋼鐵廠只要發展起來,對此解決幷更多供給長江流域的鋼鐵需要,這裏恢復與發展的條件是很好的,原料不缺乏,機器可以興建更多,廠內又有相當數量的技術專家,而最重要的是解放後人民政府將全力發展生產、復工生產情緒日益高漲,現在有些工人就表示,前面國民黨所訂的各項計劃,如果眞正做起來,可以縮短一半時間,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個新型的規模巨大的鋼鐵工廠,就可以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建築基業的新生
   華新水泥廠,是最近兩年才興建起來的,機器是嶄新的(美式裝備),約値二百五十萬美元,每天可產水泥一千噸(陸千桶),成本低質量好,在全國水泥工業中,是少有的。除唐小啓新水泥廠外,江南龍潭水泥廠日產僅約五百噸,日產百五十噸的上海龍華水泥廠等,則更難匹敵了
   可是儘管華新廠有這樣大的生產能力,在國民黨匪幫「內戰第一」的政策下,終因水泥沒有出路而致停工。解放前,華新廠的員工們,曾三個月沒有發薪資,倉內儲着的幾千桶水泥,無以理睬。有些職員曾不惜將私人的積蓄——金戒指、金鍊子都拿出來作生活維持費,堅持不散。他們說:「未來的社會是用得着我們的!共產黨是用得着我們的!」武漢解放以後,中原貿易公司卽開始向華新買了一批水泥,一向冷落的碼頭,突然出現了起貨的運輸船隻,這使華新廠的職工們更堅信他們的光明的前途。該廠業務副經理倪之龍高興地說:「那一包一包的,就是我們做出來的洋灰,明天,這些東西就要運出去了,工廠就要復工了,一切都是活過來了。」
   石灰窰的工人們
   石灰窰的工人們曾發揮了他們的勇敢和智慧進行護廠鬥爭,如大冶電廠的工人們曾購置了各種防破壞,防空等靈巧的設備。他們組織了「防護組」,日夜輪流看守着各種器材,直到解放軍到來該廠時,工人們仍警衞森嚴,步哨未撤。他們見到軍管會的軍事代表後,提出意見說:「二十天以前就解放了,你們現在才來,我們天天緊緊地看着,保證一個螺絲釘也沒有少!」現在石灰窰工人迫切的要求是成立「職工會」。很多工人和記者的談話,都集中在這個問題上。是的,石灰窰的工人已經二十年來不曾有過自己的合法的工會組織了,他們對自己的組織,自然萬分渴望。五月三十一日,接管代表召集鋼鐵廠的全體員工講話,當武漢廠工會代表周志遠上台講話時,頓時在工人羣眾中轟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工人們叫喊着:「職工會的代表呀!我們的代表呀!鼓掌呀!」,「好呀!贊成他呀!」,「先早就聽說東北開了職工會啦,我們高興得只是盼望,現在終於盼到了!」工人們熱烈的情緒,在使人感動。有個晚上,我訪問了電訊工人組成的文娛俱樂部,電機工人王松山、方柏祥,都以喜悅的神態指着幾張在漢口出版不久的「長江日報」說,一看就知道是我們的報紙了,它登載了我們工人的事情很多,以前的報紙不這樣的」。但同時,他們又提出了一大堆問題:陳伯達同志的「不要搗亂原來的企業機構」文章太深了,看不懂,要給他們通俗化下。報紙要寫些工人們生活事情,最好在石灰窰辦個工人報,報紙來得太慢了,要三、四天才到,從前國民黨報紙看不看不打緊,現在是來得愈快愈好。鋼鐵廠的工人提出,報上的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像看不淸,要大張大張地印出來,最好一人發一份。
   解放軍要來,石灰窰工人們想做個紅旗慶祝自己的解放,但是紅旗是個什麽樣子呢?一位經過大革命的老工人說:「紅的就是了!什麽樣子我們記不得,反正他們都是從前的紅軍變成的,紅的總不會錯。」工人鬥指着屋頂上的大紅旗,得意地叫我看,大紅旗正在迎風招展。(新華社漢口十四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匡
责任者
陳伯達
相关人物
王松山
相关人物
方柏祥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大冶電廠
相关机构
利華水泥廠
相关机构
華中鋼鐵廠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漢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