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教育爲生產服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1193
颗粒名称: 如何使教育爲生產服務
并列题名: 東北日報社論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49年6月15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如何使教育爲生產服務的文章。
关键词: 共产黨 文化 敎育 生產

内容

國民黨反動政府已經宣告滅亡,不久的將來卽將獲得全國的完全解放。二中全會已經指出,今後黨的工作重點,開始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恢復和發展生產,是一切工作的重點所在;文化敎育工作就應為恢復與發展生產這一中心工作服務這是我們今後文化敎育工作的指針。
   「在理論與實際統一」這個馬列主義的原則指導下,我們過去是盡力使敎育與革命鬥爭相結合。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們是使敎育服務於抗日戰爭。三年來東北解放區的敎育工作,主要是服務於革命戰爭和土地改革,卽以戰爭和土地改革爲敎育的基本內容。這是合乎當時形勢與任務的要求的。
   東北已全部解放,今後處於戰爭的遠後方,爲一局部和平建設環境,經濟建設成爲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在這個形勢下,在我們敎育工作者面前提出了新的任務。這就是說,過去我們是努力使敎育與革命使戰爭與土地改革相結合,今後則應努力、敎育與新的任務——生產建設相結合。
   敎育與生產脫節,這是中國舊敎育的一大遺毒,一直流傳到我們的敎育工作中來。我們必須努力克服這個老毛病,使敎育與生產結合起來。這是我們建設新敎育的一個基本原則。不僅是今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應如此做,即使將來到共產主義時期,仍然應如此做去。
   那末今天應如何使敎育與生產結合,並為生產服務呢?
   第一,必須培養、訓練大批的生產建設人材。今天恢復和發展生產,不僅是短少資本,並且還缺乏人材,因此今後我們的中等以上學校,就應担擋起這個光榮的任務,培養訓練大批□革命思想和文化科學知識的生產建設人材,源源不絕的輸送到生產戰線上去,增加生產建設的生力軍。
   今天培養訓練生產建設人材,必須特別注意培養訓練工業人材工,因爲我們今後需要努力的是使中國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爲先進的工業國。農業及其他經濟建設人材當然也很需要。再就是必須注意培養和訓練師資;因為沒有師資就談不到發展敎育,不發展敎育那裏來人材呢?師資等於工業中的母機,師範敎育等於工業中的重工業。因之師範敎育,須使之適當發展。
   使敎育爲生產服務,第二就應注意提高勞動人民的政治覺悟與文化水平,並培養工人幹部。要恢復和發展生產,就要依靠工農羣眾。這就需要敎育在這方面積極作工作;提高工農羣衆王產的自覺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使之積極地參加生產運動發揚其高度的生產熱忱和聰明智慧,藉以增進生產效率;同時還要努力提高工農羣衆文化水平。發展經濟,必要有文化知識,比如做一個電氣工人,就需要有些文化,有些電氣常識。在農村組織換換插(漏一字),需要記賬,也要有些文化才行。同時提高文化是學習政治與技術的基礎;有了文化,也可以幫助提高政治認識,比如能識字讀報,就可以多懂好些革命道理,又如有了文化,學習近代科學技術,也就比較容易。
   毛主席也說過,「從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掃除文盲,是建立新中國的必要條件」。我們今天起開始執行毛主席的這個指示,開始開展識字運動,掃除文盲。
   過去我們開展羣眾敎育,主要是搞農民敎育,今天我們有了城市,和工人見面了,當然今後提高羣眾文化,首先應注意提高工人的文化,其次才是農民。
   廣大工農羣眾的子弟,過去多被關在學校門牆之外。今天工農翻身了;難道我們還要讓他們擯棄在校門外嗎?不能,這些孩子就是國家將來的主人翁和建設者。我們必須好好培養這年幼的一代,使他們變成有革命思想,有文化敎養、科學知識和健康體魄的新人,使他們成為新中國的棟樑。
   (未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