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會的科學工作者(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0936
颗粒名称: 新社會的科學工作者(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49年6月11日当代日报发表了文章新社會的科學工作者,讲述了新社會的建設將有其艱鉅困苦的路程。
关键词: 新社會 科學 工作者

内容

從舊環境到新道路
   由於人民解放軍的英勇進軍,全國大部份地區,包括全國幾個最大的都市,都已經解放;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已在廣大的地區消滅,壟斷和束縛工業生產力的帝國主義與官僚資本,亦已經驅逐,勞動人民掌握了政權,一切都在根本上起了變化。在過去,多少科學工作者眼看着工農業的崩潰,理想的事業成爲幻夢,他們學非所用,在舊社會中找不到出路;在今天,那些往日朝夕所追求的,使科學在中國發展和造福中國人民的願望,已日漸獲得了實現的社會條件,科學工作者的任務亦將日益加重,在這樣的情况之下,深切地檢討自己,祛除從舊社會里帶來的渣滓,爲自己跨入新的社會準備階石,實在已非常必要。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在遭受了無盡的磨難和迫害下,在歷次的羣眾運動中已經逐漸自覺,他們看到人民力量的日益强大,這使他們更有信心努力學習,努力前進,而終於有可能成爲新中國建設工作里的一股洪大力量,就讓大家在這新生之始為自己摸索出一條新路吧!
   二、把頭腦洗刷「番××××××舊社會中,「智識×打開包袱×」是專利品,敎育是特×來吧。×權,而且充滿毒素,從××××××舊社會裏出來的知識份子們就不自覺或半自覺地帶有了種種不正的意識。以致於在這新社會勝利建設的過程中,還有不少人在苦悶徬徨,甚至悲觀頹唐。出身與敎育所給他們的「包袱」,重重地壓住了他們,使他們不能自由前進。許多人都明知道怎樣才是該走的道路,但是却被舊意識所限制,不敢積極向前,而苦悶地停留在原有的生活方式上。或者留戀過去,不願面對現實,用幻想來代替一切。
   然而,人,不管他自己是否願意,必然地要參與社會生活。在歷史的審判下,只有求進步才有前途與希望。工人已經站起來了,農民已經站起來了,知識份子的歷史任務也明確地被認識清楚了,丟掉我們自己身上的包袱的呼聲也就從知識份子羣中喊出來了,而且得到了廣大的影響與效果。我們科學工作者,也應同樣地有這樣的自覺,在這偉大的新時代之前,檢查自己,準備前程,打開包袱,立下决心來淸除一下吧!保守、折衷的「正統」因爲受了點統治者的敎育,而身家又往往在於保持現狀的那一方面,腦筋中便存在着些牢不可破的「正統」觀點。
   所謂正統,就是承認舊的現實和舊的傳統。若有不滿,至多也只可以「怨訓而不亂」為最高限度的表示,不敢得罪那些在現在還有點力量的殘餘的惡勢力,只想以妥協和委屈求全來代替改革與鬥爭。
   對廣大的人民,又把自己看做高高在上的「超人」,把他們看成「愚衆」。誹謗與譏諷來對待覺醒羣眾的革命行動,評起是非來,總是左邊一巴掌,右面一拳頭地大家都不好的折衷論調。
   在科學方面,也往往是一樣地盲從着舊權威,承認舊傳統。對於一個新學說,時常是採取排斥的態度,以成見代替眞理,以取悅權威代替客觀事實。例如對蘇聯生物學上應用唯物辯證法的新觀點,許多人就抱了這樣一種排斥懼怕的神態。
   這樣的保守、折衷、改良的觀點,嚴重地局限了科學工作者無論對科學或者對現實的客觀與進取的精神。兩種個人主義。
   常常看到有些人,生活得非常積極、刻苦,業務工作很負責,研究起勁生活檢樸;但是工作究竟為了誰,却不聞不問;社會要求他的亦不睬不理;對團體生活,不感興趣;對於社會上重大事件,也很少過問。事實上,他們的想法有的在强調個人的興趣,為科學而科學,為技術而技術;有的在指望着得到上司的垂靑,努力向上爬;有的在熱望成名得個諾貝爾獎金;因此,凡和這些有礙的事,就敬謝不敏了。抱着凡人總是只為自己的人生觀,他們的理論是,只要人人做得好,社會就會好的。
   還有另一種類型的個人主義者,生活在自我陶醉或麻痺的小圈子里。一切都無所謂,帶着可驚的冷漠處世。今天社會這樣,明天世界那樣,只要我還可以依原來的「生活方式」過日子,那就萬事大吉了。人生不過是那一套,樂得弄個與世無爭,何必那樣辛苦忙碌呢?
   事實上,這兩種表面不同的個人主義的態度却常常是交互作用的,在向上的順利過程中,以前一種姿態出現;逢到失意挫折時,就退而求其「與世無爭」去了,其根本的意識都是「個人第一」。現實的環境都是,向上爬旣少可能,自我陶醉的幻夢,終將被擊破,個人主義已成了末路。優越感與剝削意識士大夫們的主要作用是作「治人」的工具。他們的中心思想是「學而優則仕」,而一入仕途,就馬上會發起財,做起剝削階級,去做「民之父母」去壓搾人民了。
   雖然科學在本質上不同於那些壓迫人民的「智識」科學崗位也不見得有多大的威風,但這種舊意識,還時常會從自身、從週圍來侵襲着,何况現在「智識」還只有少數人所能具有「懂得比別人多些」的優越感,處處瞧不起他人的氣槪,多少是存在着的。
   輕視動手,只希望負担有權有柄的職務來命令別人;在技術的崗位上,只是指使工人農民,這樣那樣,自己拿了鐵槌便會有失身份,對羣衆應該裝裝威嚴,喜歡恭維奉承,有了錯誤從不認賬。
   和優越感平行發展的,便是所謂「剝削意識「,把世界擺到以自我為中心,人家應該爲「我」服役。自己應該是工作少,待遇高,生活舒適,羣衆應該是被奴役的。他們的一切都只是低級、幼稚、不可敎,其結果是把自己孤立起來而為前進中的羣衆所拋棄。主觀的機械的觀點因爲所受的敎育法,是分得很細瑣而缺乏大體上的聯繫,對智識的處理方法也往住是很機械的,喜歡從原則、原理等教條入手,而不喜客觀地從事物下功夫。尤其在社會科學方面,一般的學自然科學的人更少了解,而致於缺乏正確科學觀點。對於社會問題,看法時常有重大的謬誤。
   不在事物本身求得發展的規律,却想用單純事實的類比來說明一切。不了解眞實的原因與因果關聯,粗枝大葉便自以爲是。物理學家勸心理學家去從電子的排列來說明心理現象,公鷄相打在「專家」口中竟成為和中國抗戰具有相似的原因,社會現象的本質是出於人性的善惡,這種種例子便足够說明思想上方法的紊亂。
   學術研究上,也往往是把對象和其他事物隔離開來,把它們看成靜止或只有量的變化。時常選定一個與他人毫無聯系的小數目在鑽牛角尖。在方法上也往往喜歡空洞的理論而不耐於在實際事物中,實踐中發現眞理,或證實眞理。為新社會而求改造
   以上的論述,揭露了舊社會所遺留下來思想意識上的渣滓在空前大變革的時代,將不顧個人主觀上的願意與否而將他吸引到大變革的浪潮裏,誰要是站在舊的立場來反對它,就會為它所淹沒;逃避或旁觀,終將無可容身。
   建造新社會,投入革命浪潮,並不如一部份人所想的那樣只是搞「政治」,而是要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分頭並進的。各部門,都有着崗位上的革命工作,在發展生產,把落後的農業的中國建設成現代的、工業的中國,把新民主主義新社會建造成社會主義社會,成為中國革命的中心任務的時候,科學技術人員,將是名符其實的工程師。
   然而,新社會的建設將有其艱鉅困苦的路程,那些沉重的包袱將使人不勝負担,我們或者丟掉它或者死守着它而止步。在願望上,是沒有人願意選擇後者的,那末,就要鼓起勇氣,領受新的思想意識,先對自己的頭腦作一番澈底的革命。
   (未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SA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