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人民服務的科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0935
颗粒名称: 爲人民服務的科學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49年6月11日当代日报发表的文章“爲人民服務的科學”。
关键词: 人民 服務 科學

内容

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杭州分會主編(每逢星期六出版)
   蘇聯科學院會員尼柯萊·齊金作
   白林譯
   有一天我瀏覽了一下很多人的自傳,使我吃驚的是幾乎他們每個人的出身多多少少都是相同的。
   「……我生於鄉間,是一個農民的兒子……」
   「……我的父親是一個工人……」
   「……我是一個貧農的女兒……」
   「……我的父親給一個地主當傭工……」
   我不禁懷疑到假若沒有蘇維埃革命,他們便會有怎樣的遭遇。他們當中有誰在世界上能得到成就呢?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這些人們成了科學家。他們都是在我領導的穀物研究院里工作。總計起來這研究院共有一百多名研究員,幾乎他們每個都是工人或農民的出身。
   我的高級助手,領導研究院某實驗室的阿歷克西·拉克林是一個煉糟廠工人的兒子。博學的研究院的祕書第米特里·郭里烏諾夫,四十三年前生於北部邊疆森林中的小村莊里。另一個實驗室領導人葛利高里·柳辛柯(爲了贏得科學學位他最近光輝地闡明了他的論文),是一個烏克蘭貧農的兒子。
   蘇維埃國家供給他們薪俸,使他們得以有成果地進行研究,他們在學院畢業後,按照他們的能力和志願得到工作。
   假若有人來問我的父母是誰,我將作類似的囘答:父親是一個木匠,母親一向給伏爾加河上的大城——薩拉托夫的富戶當洗衣婦。
   我的父親死於一八九八年,是在我出生後不久。母親在她筋疲力盡的勞動中,甚至連一個戈貝克都沒賺過。她從闊主人那裏得到的只是她和我的三餐。但當我稍長大的時候,她甚至連這種「慈悲」也被拒絕了。
   這時我才五歲。我被安置在一個給窮孩子們住的養育院裏,那裏的唯一敎育方法就是無情的鞭打。我忍耐不了這樣的虐待,曾逃跑了三次,但三次都被抓囘來,再次遭受着鞭打。
   在十三歲的時候,我開始爲自己謀生活。我的第一個職業是在手工業作坊。後來我當了電報員,至於學習都只是做夢。
   蘇維埃革命後我加入了紅軍與年輕的蘇維埃共和國的敵人作戰,手持武器來保衞千百萬像我們的窮子女享受敎育的權利。這種現在為我國憲法所保證的權利是全蘇聯公民所享受的。
   假若不是因為蘇維埃革命,今天我們成千累萬的科學家即將永遠達不到他們現在的地位——只是少數可設法獲得敎育罷了。
   沙俄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他們是對世界科學的人類知識作了無限供獻的人們。他們或者是資產階級的子孫,或者是付出驚人的努力和犧牲達到學術高峯的個別的天才。
   偉大的植物育種專家V·密邱林便是這種生來的天才。我在一九二六年遇到了他,那時紅軍把我送到薩拉托夫的一個學院去學習,我在那裏還學着工人進大學用的課程。當我與一羣同學出發去訪問密邱林的時候,我立志專心學習科學,而且剛剛想到發展植物新品種上來。
   我永遠忘不掉那次訪問。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和他的賢明的勸告把我領到正確的研究道路上來。
   「不要等待自然的恩惠」他說:「我的任務是要奪取自然的恩惠。」
   我把我自己貢獻給製造新植物的工作上。這種研究工作在達成某種肯定的結果以前、要求無限的耐心和勞動,而且它會帶來許多失望與失敗。
   一九二七年,我在一個農業研究院畢業之後,在伏爾加農業實驗室當研究員,在那裏不久我便得到一個從事獨立研究的機會。
   我選擇了普通小麥。這是世界大部人口所賴的生活的食料,普通小麥的長成的金黃色的顆粒,是許多世紀以來人與自然鬥爭的成果。盡人皆知,人類種麥已有四千五百多年歷史了,但人類仍未得到一種完善的麥種。現用的小麥像是一個懦夫;熱與霜經常置它於死命;它容易受到各種病害,它需要好土壤,需要在耕種時給與極大的努力。
   我確定了我的目標:我要人們所栽培的嬌弱的麥種和野生的強壯的植物雜交來發展一種新麥種。
   與小麥品種類似是人們稱爲茅草的植物,拉丁語叫AGROPYRUM字義為「田火」,是每個農民所熟悉的。這種東西稍一得到機會就會蔓延整個田地並且窒死所有種植的植物,它的厚密的鬚根是農人的毒害。
   茅草對環境一點也不挑剔………任何土壤都適於它生長,只要是有為其草根所抓住的東西。熱和霜一點也恐嚇不了它。
   我想用這個田地上的征服者與優良的小麥雜交,據我的估計,這兩個會生出優異的代表來。這是一種走入新境界的冒險。人們不能確定有一定的結果,然而無論如何,這些結果只有在許多年後才會表示出來。除此之外,有不少的蘇聯科學家是不同意我的意見的。
   但在社會主義國度裏,發展科學並不像在資本主義國家裏那樣成為私人利潤的源泉;政府對所有科學的開路先鋒給予幫助。
   一九三五年,我被邀參加一個全蘇聯的種麥者、拖拉機駕駛員與康科因駕駛員大會,黨與政府的領袖也親自出席。我被給予了發言的機會,我在克里姆林宮會議大廳的講台上講述了關於實驗的事情。
   當我講完時,約瑟夫·斯大林邀我到主席團去。
   斯大林問我怎樣進行工作,我的工作條件怎樣,是否有什麽阻礙了我的研究。
   我們談完話時,他說:
   「你要勇敢地做你的實驗,不要怕出錯誤。我們將支持你。」
   以後不久,我管理一所莫斯科附近的研究院。我們擴大了研究範圍,並在千萬次的實驗之後獲得了數種性質全新的麥種。
   小麥是一年生的。茅草是多年生的。我們使它們雜交就得到一種也是多年生的小麥。這種小麥質量好,更重要的是不需要每年都種了。在收割之後,像茅草一樣的又生長出來,而且至少在三年內都可有很好產量。麥穗比普通小麥大,每棵有更多的麥稭。這種麥稭有更好的滋味和養分。當多年生的小麥在土地佔到自己應有的地位時,它將造成農業界的大革命。
   這個日子不很遠了。多年生的小麥迄今還未在集體農莊裏出現。我們仍然在實驗農場裏研究它的特性,但是地面上第一個多年生小麥第三四〇八五號,已在哈薩克斯坦的集體農場數百英畝土地上試驗過了。
   多年生的小麥在植物界裏完全是新東西,當然人們在得到滿意以前仍將作更多的研究。我深信人們對此所作的最緊張的活動將在蘇聯進行。這裏,科學的發展是與生產密切聯系着的。
   高度發展的俄國科學始終走在時代的前端,並始終與它的時代的社會思想緊密聯系着,我國科學家從不把他們自己局限於狹隘的專門化的研究當中,而是力求將他們的工作與在改善人類生活鬥爭中探求新的道路這一點聯系起來。但使科學的一切成就爲人民服務的夢想只有在蘇維埃革命以後才得到實現。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七
   日莫斯科新聞)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白林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莫斯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