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樣我們過了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0709
颗粒名称: 就是這樣我們過了江
并列题名: ——記陳毅將軍講渡江準備
分类号: E289.55
摘要: 1949年6月9日当代报发表“就是這樣我們過了江”讲述了解放軍長渡江的故事。
关键词: 当代报 渡江 解放軍

内容

這幾個月以來,我常常有一種自己非常渺小,不知所措的感覺。這種感覺初來時,也曾使我有些煩惱。時間很短,我就明白這是很自然的。驚天動地的大變革,驚天動地的大大小小英雄事件,而且是那麽多,多到使人能够把敵人打死而身體不肯倒下去的人視為平常;近來,解放軍寧可睡在人行道上,不肯走到人民房子裏去暫坐的事情是早已被大家認爲自然現象了。然而正是這一類似小而其實是驚天動地的事件點化出了偉大歷史的鬚眉。我感到自己渺小,我只想努力的跟上這個震動世界的偉大時代。
   五月十三日我和十來位先進先生們到了丹陽。丹陽是一個有近四萬人口的城市。第三野戰軍總部在那裏。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將軍當時在那裏駐節。可以想到,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看到陳毅將軍。人民想看到自己的領袖是如同想看見親人那樣的迫切專誠。我們是夜裏到的,一到,我們就約好第二天大家守在家裏,等候看到陳將軍的機會。果然,第二天上午就有人來告訴我們說「軍長下午四點鐘要招待大家。」這時我們才知道雖然陳將軍已經是第三野戰軍的司令員,是許多軍長們的統帥,大家還是叫他軍長。因為他是萬人愛戴的新四軍的軍長,大家捨不得把這個稱呼從他分離。
   在一條狹隘街道上一所小而比較精緻的房子裏,陳軍長出來接侍我們。他的樣子衣服不消說得。人人都知道解放軍的領袖和他部下的指戰員沒有大分別,完全是樸素,誠懇,謙和。陳軍長更有一種英邁之氣。賓主之間簡直沒有什麽客氣捧場的話,因爲大家都不會說。陳軍長告訴了我們許多問題,同時也和我們講了一些叫人不能不從心裏驚嘆的前線故事。橫渡長江,粉碎天塹便是其中之一。它的準備,它的進行就是一種驚天動地的事件。
   第三野戰軍所管的渡江前線是在安慶與蕪湖之間的江面。渡江是四月廿一日早晨零時舉行,廿四個鐘頭之內,三野幾十萬大軍卽已全部跨過長江,使反動派匪軍崩潰散逃。我們從報紙上看來,好像這是非常輕鬆的。却不曉得在渡江之前的困難要需用多少力量,多少準備才把它們克服。然後,長江才由匪類的堅固防線,變成了解放軍的坦途。陳軍長和我們講的就是這種準備。
   國民黨匪軍也曉得長江要緊。尤其是蕪湖安慶之間是歷史上軍事渡江的地方。解放軍選擇的渡江地點是裕溪口,正是匪類防守最嚴的地方。他們在東西梁山上駐了重兵,安了砲位。江面上有一百五十隻美國給的艦艇遊弋上下,見到了入影船隻就開砲。同時,所有江面上可能有的船隻都被他們集中南岸去,不許出來。幾百里江面森然無人,只有茫芒白水。
   準備渡江的解放軍大部分都是北方孩子,不習於水。他們聽說長江比海還要寬闊。鳥兒飛時,嘴裏要啣一根小枝。在江上飛一陣,累了,落下江面來,把小枝放在水上,然後站在枝上休息一下,啣起小枝再飛,飛了再歇,不知要這麽歇多少次才能達到彼岸。他們聽說在江南地上隨便伸手都模到長蛇,蚊子有蟑螂那麽大。有的人上了船連站都站不住,看見水就要頭暈。上小船的跳板他們害怕,走上去,一看見水就不大敢邁步,在過淮河的時候,他們已經感到困難。好在淮河是沒有敵人防守的,沒有担心。但是過了淮河之後,南邊不如北邊的感覺就在他們心裏生長。南邊第一是多雨。行軍時一雨七天,戰士們在路上跌跌滾滾,弄得像泥球。完全不像北方乾乾燥燥好走路。南方田徑又窄,兩邊水田,不像北方到處路寬好走,尤其是砲兵在江南田埂上感到為難。有時候大砲得用幾十人抬着走。所以戰士們□到江邊已經覺得大江和江南令人討厭。
   除了戰士們怕水之外,解放軍還有其他的困難。供應就是其中之一。幾十萬大軍所要的粮食、柴禾、草料,其勢不能完全由淮北供應,而需要就地老百姓幫忙。
   所有這些困難解放軍完全看到了,國民黨反動派也看得到。反動派素来不肯動一個指頭來解决他們的困難,因此,他們以爲解放軍也會被長江難倒。對於人民的解放軍,問題却不是這樣。解放軍定要渡江,必然渡江。
   他們所依靠的不是神力,不是外力。他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爲人民而戰。他們所依靠的是人民。
   首先,他們的糧食柴草不成問題。皖南是新四軍舊地。老百姓對於囘來了的新四軍看得比自己的親人還要切。他們自動的收粮割草供應自己的軍隊,只要軍隊不再離開他們往北走。他們替軍隊出許多主意,幫忙他們戰勝水的恐怖,戰勝渡江的困難。在解解軍自己,雖然已經是百戰百勝的雄師,却决心從頭做小學生,日以繼夜的學習渡江。
   巢湖練水軍應該是解放戰史上重要的一頁。三月間巢湖沿岸的老百姓天天看見成羣成隊的解放軍圍在湖邊,專門上船下船,下船上船。走走跳板又下來,下來了又上去。把船擺出水去,沒幾遠又擺囘來。不但是戰士們如此,連武器也是如此,天天把槍槍砲砲搬上各式各樣的木船,搬上又搬下,上帆下帆,搖船撐船。日日夜夜,解放軍如同瘋了一樣,專做這些老百姓看來毫無道理的事。就這樣,幾十萬北方人學會了跑跳板,在船上站得住。他們學會了在一百噸重的木船上放什麽樣的武器,在二百噸的船上又放那一種。
   以後他們要學渡過湖面。使用了兩個師去做這件事。一個師在一點鐘內掌着順風就渡過了湖。湖面比長江寬了好多倍,能在一點鐘內渡過,北方人因此就知道過長江無非幾分鐘的事。但另外那個師却在巢湖裏搞了三天三夜,又遇逆風,連自己的隊伍都不能集合。解放軍就使用自己習慣的檢查辦法,來研究兩個師成績大異的原因。發現第一個師在渡淮之後就把掌握水當做大問題來探討。他們實行找諸葛亮。師長將軍們親自去拜訪地面上有經驗的水手,請這些人到連隊裏去講駕船,風向,水性的道理。隨後又請他們帶了隊伍天天到水上去練習。結果抓到順風就過了湖。另外一師也是練習了的,可是沒有第一個師做得完到仔細,它失敗了。而第一個師的經驗就成了全軍的模範。這時候,老百姓都自願替解放軍駛船渡江,可是解放軍因為老百姓不習於戰爭,决計自己依照人民的辦法練自己的水手。每個軍在一個月內練了二三千水手。於是飛渡長江的翅膀就完成了。
   翅膀完成,還要找尋飛的路徑。我們說過,安慶無湖間,只有裕溪是經常可渡的。而這個口子是由匪類重砲和飛機軍艦守護。並且在江心沉了鐵船以堵過江的路。巢湖和小河流裏練好了的水師不能擺在江上聽其毀掉,但又不能不準備在攻□時期,以極短時間將水師衝入長江。有名的翻壩故事就是幾萬船隻由湖港翻入長江的史跡。
   由湖到江有許多小水流,有時水流不够或流向不便,解放軍自己就動手挖小運河。這些水流和長江的水位高低不同。長江水高則進小河的水太急,船要被打囘湖裏。長江水低則船衝出去太快又危險,因此必須築壩以控制水位,使之平衡,這樣船隻才能按計劃整隊出進。若遇兩股水高低太懸殊,解放軍水手就得把船背起來,從陸地翻過了壩送到長江去。有時候,他們還要找諸葛亮。軍長師長親自去拜訪有經驗的水手及水工程師,請他們到軍隊裏來敎導在江堤下面打洞,打開幾層洞,使船能從洞裏入江,而江堤上則過砲兵。所有這些挖運河,築壩,翻壩,打洞的事都在夜裏做,由軍長師長和指戰員大家動手拿鋤頭,掏泥土。有時候陳軍長自己也去做。到了四月十號,這套工作全部完成,渡江有了把握。晚上拿船放到長江去,在長江裏又每晚演習。等到下令渡江的時候,長江已經是和北方的公路一樣,戰士們對它絲毫也不生疏,不覺恐怖了。
   可是敵人却還在夢裏。他們絕對不能想到這樣可怕的長江,有他們的海陸空軍大砲和飛機監視的長江,我軍怎樣能够靠近。解放軍到了長汀,派了偵查員過江去,在他們的大砲下面練習爬懸岩、走峭壁,他們完全不知道。劉汝明、楊幹才這些膿包早已被長江水衝昏了他們的頭腦。四月二十一日大軍從江上排山倒海而來時,他們疑爲神兵天降。同時江南游擊隊又出來夾擊,匪類只好摸頭就跑,還是跑不掉。楊幹才墊了他自己亂軍的馬蹄。
   大膽精細,是這一次準備渡江的奇跡。我們每個人聽着都感到有點目瞪口呆,眼釘着陳軍長,唯恐他停止了不講下去,那時陳軍長目光絅炯,燃燒着爲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勇敢而驕傲的光輝。
   「這也是從老百姓學來的!」陳軍長在講救生設備。「我們只有極少極少的救生圈。那裏够用呢?但是老百姓告訴我們用三角板和稻草圈。」三角板是三角形的木板,中間空了,套在脇下像一面枷。稻草圈是十二斤稻草紮成的,紮在上身週圍。人下了水浮起來可以游過水去。在船上的戰士們照例是不開砲的。因為每開一砲,船就往後退一截。只能任敵人開砲,砲火密或者船翻了,就游過去。事實上敵人的機關槍極難打中小船,打中了,也只是一個小洞洞。這也是練習過了的。解放軍故意把空船放到江心開槍去打,船只是打轉轉,却不能沉。渡江船的數目損失甚少。打傷了的用帆布很快就修好了。
   我們所聽到的實在是驚天動地的事實。經常我們總記得一些老話。什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什麽「習慣是第二天性」。都是說人所習慣者永不能改。可是在這一次堅忍卓絕的渡江準備中,却把北方人變成了南方人,把陸軍變成了水軍,把敵人嚴重防守的浩蕩長江變成了平陽大道。這不是奇跡是什麽?然而陳軍長說這不是奇跡。他說:
   「解放軍在毛主席的領導之下,養成了一種風氣,遇事跟老百姓學習,跟他們商量,實事求是的演習。一個地方學會了,就傳佈出來大家學。我們有事就拜訪諸葛亮,請他們來敎我們。我們又有軍中的民主討論,連隊裏反覆開會,提出許多問題來,補充老百姓的法子,使那法子一定是盡善盡美,就是這樣,我們過了江。(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陳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