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歐與新中國(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0325
颗粒名称: 東南歐與新中國(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49年6月5日当代报刊登專載“東南歐與新中國(續)”
关键词: 東南歐 中国 社會主義

内容

這個特殊的官僚資產階級雖也存在於戰前的東南歐諸國,但他們加於國民經濟的破壞性與壟斷性,並不能與中國的「四大家族」相提並論。「四大家族」在中國當權了二十年,幾乎纍聚了價值一百億至二百億美元的鉅大資本,他們的經濟觸鬚,已經仲到每一個產業部門:農業、工業、礦業、交通業、金融業。他們利用政治特權、超經濟剝削、和法西斯軍事武力,來欺壓、危害甚至吞噬中、小資產階級,中國之所以產生這個特殊現象,主要由於兩層原因:其一,中國國內的封建勢力,比東南歐諸國還要頑强!其二,各帝國主義加於中國的經濟剝削,尤爲殘酷與兇狠。唯其如此,中國的民族資本,始終得不到自由、獨立的發展。嚴格說來,中國沒有大資產階級。祇有以「四大家族」爲首的官僚資產階級,才够得上稱爲中國的「大資產階級」。在內外重重盤剝下,即使是中、小民族資產階級,也不容易在中國本土安安穩穩地生存下去。這樣客觀的社會條件,足以昭示我們: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是渺不足道的。他們倖而生存下来,已是上上大吉的了。
   在戰前的東南歐諸國雖也有壟斷國民經濟的官僚資產階級,像羅馬尼亞的勃拉狄諸家族(Bratianv Fmily)那樣,但這些官僚資本的封建性與買辦性,却沒有中國這樣濃烈。他們民族資本的生存空間,遠比中國要廣。特別在捷、波、匈三國。
   正因爲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遠不如東南歐諸國,所以中國在發展新民主主義經濟的前一階段,必須以格外寬大的態度來對待中、小資產階級,允許他們存在,並且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讓他們有一個發展的機會。這個發展形態,是不同於東南歐新民主國家的。
   四從新民主主義的基
   本國策來看
   新民主主義的基本國策,在它的初期階段,是以土地改革與國有化政策爲中心的。土地改革是為了消滅封建剝削,發展農業生產力,與改善農業生產關係;國有化政策則爲了消滅帝國主義與官僚資本主義的經濟剝削,加速完成工業化,以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總目標。土地改革與國有化政策,雖像車之雙輪,同為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有機部分,但在它的進度上,對各個新民主國家而言,也應有緩急輕重之分。現在,我們分別來看:
   先看土地改革:一般地說,在一個封建勢力此較頑強的國家,土地改革必須澈底,始能根絕封建剝削與半封建剝削。由於中國的封建勢力特別頑强,中國的土地改革,實應採取一種較爲激烈的步驟。倘以「中國土地法大綱」與東南歐諸國的「土地改革法令」比較一下,我們就可發現:在好幾點上(如該大綱第二、三、四、六各條所規定者),前者更爲激進,這是與中國的特殊環境相適應的。在東南歐諸國中,像南、羅兩國,農民都約佔了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封建剝削的土地關係,也根深蒂固,所以,該兩國的土地改革法令,就比捷、波激烈得多,在進度上,也要快多了。
   再看國有化政策:一般地說,在一個民族資產階級力量比較雄厚的國家,國有的領域,應該較廣,也就是說,國有化的進度,應該較快,唯有這樣,才能預防私人資本的投機傾向與獨佔傾向。以東南歐諸國而論,由於捷、匈二國的民族資本較爲發達,它們的國有領域已佔了全般工業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捷已佔了百分之九十),這是合乎客觀需要的。可是,南斯拉夫的民族資本還沒有發達到這樣的高度,它的國有領域□也趕上了捷克,就不免犯了左傾冒險主義的幼稚病了。前面提到,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非常可憐,因而,新中國的國□化政策,決不能操之過急。除了官僚資產階級的壟斷資本全部沒收歸於國家所有外,對於中、小資產階級的產業資本,最初應任其發展,將來再逐漸收囘國有。目前解放區頒行的各種經濟綱領與保護城市工商業法令,也是配合着這個客觀形勢的。
   由此可知,從新民主主義的基本國策來看,中國的土地改革,應比東南歐激進些,至少也个應落在東南歐之後;而中國的國有化進度,似應比東南歐溫和些。
   五從建設社會主義的
   經濟資源來看
   新民主主義旣是一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形態,它之走向社會主義,則是一個必然的歷史過程。新民主主義建設雖能加速完成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物質條件——工業化、國有化、民主化,但要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社會,可能有兩種方式:一個是「一國建設社會主義」,另一個是「共同建設社會主義」。如果一個國家有着富裕的經濟資源,像蘇聯那樣,它要完成「一國建設社會主義」,在客觀上是沒有什麽困難的。如果一個國家並無足够的與必要的經濟資源,縱令主觀上它想「一國建設社會主義」而客觀上却會存在着種種實際的困難,我們雖不能說它絕不可能,至少它的建設過程時間拖長,它的成果也祇能事倍功半。從這一方面看,中國將來建設社會主義的條件,要比東南歐諸國優越得多了。拿東南歐諸國來看,它們每個國家的經濟資源,都不是樣樣俱全的,捷克與匈牙利多煤鐵而少石油,羅馬尼亞多石油而少煤鐵,南斯拉夫有煤鐵而獨缺石油,保加利亞則三者均缺。正因如此,東南歐各國將來建設社會主義的時候,必須有無相通,加强經濟合作。最近,東南歐各國成立的經濟互助會,實已奠下了「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的初基。
   講到中國的經濟資源,眞可謂得天獨厚。我們煤礦藏量高達二千六百餘億噸;鐵礦高達十二億噸,石油亦達四十餘億桶。中國將來建設社會主義,當然不須要關起大門,但因我們具備了異常優越的主觀經濟條件,我們主要可靠自力更生,如果再吸收蘇聯建國的經驗及其友助,我們可能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奠定從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
   六尾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語:從質的方面去考察東南歐諸國與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都處於同一個歷史階段;而從量的方面去考察,則東南歐新民主國家與中國的具體發展形態,是稍有不同的。整個說來,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這一個轉形過程——卽新民主主義的歷史階段,——要比東南歐諸國拖長一些!
   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燈下疾筆
   (完)
   ×××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陶大鏞
责任者
勃拉狄諸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中國
相关地名
羅馬尼亞
相关地名
南斯拉夫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