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之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0264
颗粒名称: 高橋之戰
分类号: E289.55
摘要: 1949年5月25日,人民解放軍攻克浦東的核心防禦體系高橋鎮,並追殲逃匪於黃浦江邊。
关键词: 解放軍 战争 高橋鎮

内容

五月二十五日晚上,人民解放軍攻克了浦東的核心防禦體系高橋鎮,並追殲逃匪於黃浦江邊。高橋的攻克,又一次顯示了人民解放軍無比的攻堅威力與卓越的作戰技術。
   高橋鎮是上海外圍國民黨匪軍主要防禦陣地之一。國民黨匪帮利用了日寇所修建的工事,並參照了戰犯閻錫山在太原用以抵抗人民解放軍的所謂「反共模範堡壘」,在這一地區構築了星羅棋佈的永久性與半永久性的堡壘羣,這種鋼骨水泥的堡壘的外牆,厚者達兩英尺,最薄者也有一英尺。在堡壘之間,築有寬廣射角的掩體和縱橫錯雜的交通壕。堡壘羣之外,是木樁,竹籤,鐵絲網等四五道副防禦工事。匪軍並利用高樓,組織兩層複射火力,與地面碉堡羣但近交叉火力相結合,構成層層交錯的立體火網。加上匪空軍與海軍的不斷轟擊,其防禦火力就更加嚴密集中。但這些鋼骨水泥的複雜工事與稠密火網並未能挽救國民黨匪軍滅亡的命運。人民解放軍克服了火網地區和在連日陰雨中所造成的困難。他們在泥漿過膝的戰壕和掩蔽部裏,忍受了日夜的疲勞飢寒。有的指戰員柱着木棍站在壕溝裏睡覺,許多指戰員的腿都泡腫了。在水田裏進行土工作業時,由於爛泥太黏,剷子不好操作,戰士們就用手扒土。其團就這樣地在四天內挖了一千多米長的戰壕,終於充分完成了攻擊準備。從二十一日起,解放軍即對高橋地區的國民黨軍發起進攻,逐步壓縮敵人。各個突擊部隊以優勢的自動火器與輕砲,集中制壓封鎖敵人槍眼,掩護小部隊突破守敵各個集團工事的副防禦地帶,迅速衝上碉堡頂和插到掩體和交通壕的側後,用手榴彈擲過去,逼使走頭無路的敵人在工事裏投降。樑入敵陣的突擊部隊,每當佔領一處地,立即將它改變爲自己的前進陣地,迅速進行艱苦的土工作業,逐步向前挺進。從二十一日到二十四日的四天中,戰士們一直由高橋以南的林家宅、楊家宅、(漏十字)匪軍二十三日自晨到晚,先後反撲達八九次之多,但都遭受了慘重殺傷被迫潰退,再也無力反撲。
   二十五日晚七時,解放軍分兩路對高橋發動進攻,由鎭西南突破的突擊隊戰士們,衝過泥漿深及腰腹的交通溝和水壕,迅速爆破壕溝,一舉攻佔當面的北大樓,隨即分頭縱深猛烈發展,連續打垮匪一個營的三次瘋狂反樸,乘勝搶佔了大橋。解放軍戰士們在戰鬥中有許多動人的英勇事蹟。戰鬥模範戰士蔡萼兩次負傷,不下火線,並積極組織和鼓動大家前進。戰士姜光君,腿被打傷,仍用手扶着牆打手榴彈,將反擊的敵人打退。互助組長共產黨員王元芝,兩腿和手臂三處負傷,顧不得包紮繼續戰鬥。九班長左手被子彈打穿後,就把衝鋒槍掛在脖子上射擊。
   另一路由鎭東南突破敵陣的第二團,首先由神砲手鄧成德,以兩發砲彈摧毀敵人的紅樓制高點,又以全部命中的三發砲彈摧燬鎭南頭的一座大樓,替步兵開闢了突破道路。突擊隊在炮彈硝烟中佔領了三座碉堡,隨即以五分鐘時間攻入鎭內,搶佔了突破鎭前的大樓,讓後續部隊迅速湧入。從北頭樑入高橋鎭的解放軍,此時則切斷了敵人逃路,樑入高橋的各路解放軍遂展開了分割包圍,各個逼使殘敵投降後勝利會師,高橋鎭乃吿攻克。高橋攻克後,浦東殘敵全線崩潰,紛向黃浦江邊逃去。解放軍卽跟蹤猛追,橫掃江邊走頭無路的逃匪。擁擠在三叉港內中國煤油公司的數萬匪軍,都紛紛舉起白旗,做了解放軍的俘虜。(新華社上海二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新華社
责任者
王元芝
相关人物
鄧成德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浦東
相关地名
高橋鎮
相关地名
太原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