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歐與新中國(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0241
颗粒名称: 東南歐與新中國(續)
分类号: F129.71
摘要: 1949年6月4日当代报连载“東南歐與新中國(續)”。
关键词: 当代报 東南歐 中國

内容

首先,從工廠數目來看,當推捷克最多,共有一九、一三三家(一九四六年),此外,匈牙利有四、三六三家(一九四三年),南斯拉夫有三、二五四家(一九三九年),羅馬尼亞有二、二五〇家(一九四二年),保加利亞有三、三八一家(一九三九年)。至於中國呢?據中央工廠檢查處的統計,全國共有六、三四四家(一九三五年,東北、台灣除外。)
   其次,從產業工人的數量來看,捷約有一百二十餘萬,匈約有卅萬,南約有五十萬,保約有二十六萬,波約有九十萬人。中國呢?在抗戰前夕約有工人三百五十萬。
   再次,從重工業的生產量來看,現以煤、鐵(包括鋼鐵與生鐵)兩項爲例:捷每年產煤一千六百萬噸;產鐵三百六十萬噸,波每年產煤六千萬噸,產鐵一百五十萬噸;匈每年產煤煤百萬噸,產鐵九十萬噸;南每年產一六百萬噸,產鐵一百萬噸;羅每年產煤二百萬噸,產鐵五十萬噸。而中國每年的產煤量,戰前(一九三七年)約為三千六百萬噸,戰後(一九四六年)約為一千五百萬噸。至於產鐵量,戰前每年不過一百二十萬噸而已。
   上列這些數字,至少可使我們得到這樣一個粗疏的認識;大體上,捷、波兩國工業化的程度,要高於中國;其他諸國,則與中國相去無幾。中國產業工人的絕對量雖較各國爲多,但它在全國人口中所佔的相對量,顯較各國爲低。因而,這個事實,不足說明中國工業化已較東南歐諸國發達了。
   事實上,這樣來比較東南歐諸國與中國工業化的程度,是太機械了一點。照個人愚見:先從資本的有機構成這一點出發,中國可以劃分為兩大經濟區域:一個區域包括沿海諸省,台灣與東北;另一個區域則包括廣大的內地。前一區域的工業化與資本有機構成,遠較後一區域為高。譬如,全國六千餘工廠中,幾有二分之一是集中在上海的。這樣劃分後,如果再拿來與東南歐諸國相比,情况就不同了。籠統地說,前一區域的工業化,不下於捷、波;而後一區域的工業化根本談不上,甚至還落在南、保、匈、羅的後面。
   由於中國地域太廣,由於上述兩個區域存在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新民主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形態,可能不同於東南歐,至少,以中國全境而論,這一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過渡到社會的轉形過程,將會經歷一個較長的時期。也許在前一區域,它的轉形的進度,可與東南歐諸國並駕齊驅,但在後一區域,其進度就不可能這樣了。
   三從民族資產階級
   的力量對比來看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裏,民族資本的發育成長是艱苦萬狀的。雖說,從李鴻章創立製砲局起,中國的民族資本已經萌芽了!然而,這九十年來,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一直呻吟在封建主義、帝國主義與官僚資本主義的欺凌與蹂躪之下,不能抬起頭來。中國的大資產階級,從它形成的第一天起,就是帶有買辦性與封建性的,它一方面直接替帝國主義服務,另方面又與國內的富農地主階級勾搭在一塊。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陶大鏞
责任者
李鴻章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製砲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匈牙利
相关地名
南斯拉夫
相关地名
羅馬尼亞
相关地名
中國
相关地名
台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