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杭州絲織工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0146
颗粒名称: 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杭州絲織工業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49年6月份杭州絲織工業自解放后,已漸漸地抬頭了,到上月三十一日止,復工的廠家已有八百多家,織機四千三百多台,參加生產的工人靠近一萬人。
关键词: 杭州市 絲織 工業 生產

内容

本報記者李軍
   杭州的絲織工業,具有相當的歷史,遠在滿清年代,就已是非常普遍,成爲杭州唯一的手工業,當時生產的成品,約分爲大綢、羅紡、素緞、乾紗、錦馬袍等數類,俗稱爲「五行」,及至光緒二年,杭州人許炳坤自日本習絲織工業歸來,以本市絲織工業過於落後,遂興辦工業學校,培植專門人才,從事技術改進,不久,織機改用手拉機,配以鋼口木龍頭,生產技術遂見進步。到了民國七、八年,復由木龍頭進化到鐵龍頭。由於機器的逐漸進步,成品走銷奇佳,織戶增到四五千戶,這一段時間,可說是黃金時期。到十一年光景,電機傳到國內,大廠家紛紛改用電機,就從這個時候起,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機構勾結了土豪劣紳、官僚資本、以及國際帝國主義的魔掌,摧殘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民國十六、七年的時候,日本帝國主義瘋狂的經濟侵華,人造絲的絲織品泛濫在全中國市場上,絲綢業遭受了空前的打擊,瀕於奄奄一息的境地。
   二十六年抗日戰爭起後,杭州絲織業幾瀕於停頓狀態,機械遭日寇焚燬,桑樹被日寇砍伐,飽嚐了八年的辛酸,期待着戰爭勝利。然而,事實
   告訴大家:在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下,三年多的「復員」工作,杭州的絲織工業,非僅沒有擺脫官僚資本與外國帝國主義勾結的剝奪和壓迫,相反地,除了壓榨之外,還加上了直接的破壞,砍伐桑樹,强佔工廠。根據一個不完全的估計,在杭州解放的前一個月中,杭州附近如杭縣、海寧、蕭山一帶被國民黨反動軍隊砍伐的桑樹,在一千株以上;絲織工廠被强住而停工的,達一百多家。
   杭州慶獲解放,結束了二十多年來的國民黨血腥統治,杭州絲織工業,已漸漸地抬頭了,朝着燦爛的新建設道路走去。在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一千二百五十三家大小廠家(分隸於浙江區絲織工業同業公會杭州第一、二分會),六千一百七十二台織機,一萬多工人,本着「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原則,已絡繹恢復生產,到上月三十一日止,復工的廠家已有八百多家,織機四千三百多台,參加生產的工人靠近一萬人,都比四月份增加了四分之一强。
   為了配合新的生產事業,迎接國家的新建設,擁有一百零一家綢廠和十一個撚絲工場及二千一百二十二台織機的浙江區絲織工業杭州第一分會,目前除了正在積極研討原料供應及增加生產計劃外,現已初步擬定了一九四九年七、八、九三個月的生產建設計劃,作爲一百零一家及十一個撚絲工場最起碼的生產標準,計劃是這樣的:
   (一)使用機械:主要機械一千八百台(原有二千一百卄二台,除已損壞的約一千八百台左右)包括闊幅織綢機三百台,狹幅織綢機一千五百台。外助機械:絡絲車一萬八千綻,併絲車六千綻,挑絲車一萬八千綻,扦經車一百五十部,搖引車一千八百綻;倒筒車二千綻,軋花機七十部。使用馬達三百四十八座,計一千四百三十三匹。
   (二)動員人力四千四百七十人,其中工作分配為:織綢技工一千八百人,扦經工九十人,接頭工九十人,整機工五十人,幫機工六百人,準備女工一千人,職員、學徒、雜工共八百四十人。
   (三)需要原料:廠絲六百五十担,干經五十担,絹絲七十五担,人造絲一百箱,折米計算,約需白米六千四百石。
   (四)動用資金:以白米折算,需十萬五千五百七十二石六斗,其中原料白米四百石,佔百分之六十三,餘百分之三十七分配爲工資、薪給、電費、材料消耗、紋花、煉染、燃料、運輸、事務費用、推銷費用等。
   (五)生產目標:雲錦縐四百五十疋,二萬二千五百碼,大偉呢一千五百疋,七萬五千碼,博士呢六百疋,三萬碼,燈芯呢二百五十疋,一萬六千五百碼,絹絲呢六百疋,三萬碼,花九霞緞二千疋,十萬碼,素四維呢六百疋,三萬碼,留井香六百疋,三萬碼,留香縐二百五十疋,一萬二千五百碼,花巴黎三百疋,一萬五千碼,天香絹二百五十疋,一萬二千五百碼,織錦三百五十疋,一萬七千五百碼,素巴黎九百疋,四萬五千嗎,眞絲被面一萬五千條,三萬三千七百五十碼,交織被面五千條,一萬一千二百五十碼,外銷眞絲品七百五十疋,三萬七千五百碼。總共九千四百疋,二萬條,五十一萬五千碼。
   此外,並會同第二分會組織了一個杭州市絲織工業計劃生產研究會,訂定三大綱領「增加生產」「改良技術」「推廣銷路」,作爲研究的中心。同時爲了向華北、東北、華中等地區及國外廣泛推銷,現正籌備組織一個杭州市絲織工廠成品運銷服務社,準備負起最艱巨的運銷任務。
   在今天,全國範圍的勝利,已不在遠了。杭州的絲織工業也掙脫了鐐銬,從衰落逐步走向復與!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軍
责任者
許炳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