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湖乡敬老院的水产养殖基地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1020210000968
图表名称: 塘湖乡敬老院的水产养殖基地
起始页: 004.pdf
结束页: 004.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C913.6
关键词: 社会保障 敬老院 水产养殖基地

内容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有一部分鳏寡古稀的五保老人,他们一辈子未享受过儿女的柔情,他们需要爱,更渴望爱,多年的风雨沧桑在老人身上已刻下了岁月的印痕,有的腿瘸了,有的眼睛瞎了,有的痴呆,更多的是疾病正一步步侵蚀着他们风烛残年的肌体,所有这些人可谓是世界上最怜的人。如果无人过问他们,那么这些人的命运将不堪设想,然而,倘若你感兴趣的话,不妨到宿迁市的一些乡镇敬老院走一走,“还是共产党好”的惊叹声会不绝于耳。目前,宿迁市乡镇敬老院已达到每二人一房间,每房间内均配有电视、电扇、橱等日常用具,环境、设备恰似小招待所。近年来,该市五保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在“新、实、优”字上推行改革。首先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求新。联产承包在农村推行以来并随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依制的确立,一定程度淡化了群众社会事业的责任,导致五保供养上出现了“吃粮烧草满庄凑,治病无钱节无肉”现象。为了更新人们思想观念,树立尊老、爱老、养老的新风尚。该市着重在强化领导服务上下真功。市乡分别成立领导小组,村干部定组包户负责具体落实工作,同时,选好包护人,在五保老人生活上必须做到“三包”,即包备粮供草备水;包环境卫生;包洗晒缝补。五保老人生病时包“三勤”,即看医生勤;送药护理勤,可口的病号饭做得勤。他们还釆取多种形式宣传做好五保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到“两个讲清”,一是讲清五保供养是社会责任,是社会成员的义务,而不是国家全包供给,坚持社会事业社会化的道路;二是讲清五保工作对计划生育、社会安定团结的作用和好处,从而使全社会尊老、爱老蔚然成风。政策兑现求实。五保工作做得如何,关键是供养政策能否得到落实。为了把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该市实行了“四个统一”,统一标准、统一筹集,统一管理,统一发放。统筹标准与人均分配基本持平,一般在1140元的供养水平,在加强监督、管理机制上,他们提出了“三个轮子”一起转的措施。一是转活政策的“轮子”,把五保供养政策交给毎个五保老人,让他们了解国家关于五保供养的有关方针政策,二是转动党政领导服务的“轮子”,市乡主要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地亲自服务上门,检査政策执行情况;三是转动典型教育的“轮子”,为促进五保工作平衡发展,对好的典型及时表扬奖励,差的典型及时给予批评教育,确保五保供养政策按时按标准全面落实。 服务质量求优是该市五保供养的一个特色。目前,五保老人衣、食、住得到解决,如何使他们在精神生活上达到老有所乐,这是摆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以王徳银局长为首的市民政局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大力发展民政经济,增强民政实力,才能改善老人生活、环境、娱乐条件,他们发展经济的思路是:兴办多项目、小规模、见效快的经济实体。诸如油坊、商店、猪场、粮食加工厂、苗圃等,塘湖乡等敬老院还利用生物链来降低饲养成本,即:鸡粪喂猪、猪粪喂鱼、鱼水繁殖水浮莲、水浮莲喂猪。有了钱,他们首先建起了“一所一店一室”,即民政诊所,诊所不仅负责给老人治病,还定期为老人讲授卫生保健知识。民政商店,既方便老人,又增加收入。娱乐室配备了电视、报刊、象棋、纸牌。实现了老人理发、治病、娱乐、购物四不出院。 近年来,他们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全市还有相当一部分应保未保的老人,这些老人因顾情面而不愿入院供养。为了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切实帮助这部分老人解决实际困难,民政部门会同各级党委、政府对他们实行定时、定点、定内容的服务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稳定。(本栏稿由马杰撰写)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