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涛粮管所兴办的桐木有限公司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1020210000691
图表名称: 沂涛粮管所兴办的桐木有限公司
起始页: 004.pdf
结束页: 004.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F121
关键词: 社会经济结构 产权制度改革

内容

粮办工业分类指导抓改造在粮办工业产权制度改革中,沭阳县粮食局着重抓好四个方面。1、培植规模优势,老厂抓改造。产品单一,档次较低是当今粮办工业的薄弱环节。因此,他们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抓开发,集中财力抓投入,共投入1000多万元,基本上完成了粮办工业的结构布点,增强了适应市场的能力。沭阳县饲料厂尽管是全省最早的老厂之一,但由于产品质量差、结构单一,产品没市场,多年亏损。他们自筹资金100万元进行技改,新上了年产1万吨全价颗粒饲料生产线,使老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投产仅两个多月,就创利50多万元。淀粉厂加工能力虽然较强,但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他们也对其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由原来的年产5000吨扩大到1万吨,在原料、能源紧缺、价格暴涨、税款加大的特困情况下,仍实现了产值、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共完成产值2500万元,利税81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8.4%、32.78%。 2、增大科技含量,新厂抓横联。向高速、高效、高科技发展,这是他们努力的又一目标,围绕这一新的起点,他们千方百计内引外联,分期分批走出去攀高枝结良缘,借助外力发展自己,着力向“三高”迈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新上的真空镀膜、无压液化气、梅花豆制品、储粮保等项目,分别是与中科院、澳门、上海二军大、无锡农药厂联姻的结果。这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属当今先进水平,特别是真空镀膜经中科院派来专家反复调试,已试产成功。 3、发展新兴项目,人员抓分流。对一些产品结构单一、效益较差的企业,他们着重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为这些工厂寻找出路,为职工寻找出路,力求把劣势变为优势,沭阳油脂化工有限公司的色拉油、饮料、煤球、食品,沭城粮管所的豆制品、玻璃家具,贤官粮管所的饼干流水线,南关粮管所的玩具、化工,桑墟粮管所的细木板心等新兴项目,分流了大批人员,为这些企业的扭转、重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4、对资不抵债、救活无望的面粉厂和停产的麻纺厂,在沭阳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其进行破产试点,并积极寻求再生的出路。麻纺厂由于市场变化,管理薄弱等原因,长期处于“输血”、“供氧”状态。针对该厂的实际情况,按照县政府对特困企业采取的“免税、免费、挂息”的优惠政策,及时派人进驻该厂帮助工布,并已筹足资金100万元,目前已全面启动生产。 1994年,是沭阳县粮食工作开拓前进,走出低谷的一年。全年主要围绕“引导、改革、转向、调整”八字方针,推动全系统走出困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是引导,转变了思想观念,缺钱逼出了市场意识,增强了企业活力。他们一方面坚持教育抓引导,一方面制定措施,堵住后路,从而有效地转变了全体职工的思想观念,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等、靠、要的思想、因循守旧的观念得到明显的遏制,自求生存、自求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参与市场经济的热情空前高涨,从粮管所到公司、到工厂,到处可见你追我赶,参与市场竞争的生动局面。 二是改革,转换了经营机制,竞争逼向了市场,增强了企业动力。他们采取不同形式进行改革,37个粮管所通过实行“两定、三上交、一抵押”的改革办法取得明显效果,基本实现了所所扭亏为盈,有8个单位利润超过50万元或人均创利突破8000元,成为全系统的八大明星。粮办工业除去面粉厂扭亏无望依法破产和麻纺厂停产整顿外,80%盈利;各个公司通过实行租赁经营后,也已显露生机。 三是转向,转移了工作重点,“断血”逼出了赚钱之路,增强了企业实力。停止“供氧输血”,带动了工作重点的快速转移,壮大了企业的经济实力。 1、在遭受严重旱灾,任务观念淡薄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仍然完成了7250万公斤粮食定购和4000万公斤议购任务。 2、工商业生产稳步发展,工商两业的工业总产值达1.66亿元,其中粮办工业除去麻纺厂停产、面粉厂破产外,还完成产值7803万元,完成利税607万元,其中税金282万元,利润325万元。产值、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44.5%、39.8%。 3、完成外贸收购总额859万元,超额59万元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兴办合资合作企业4个,对外已设立办事处8个。 4、统一粮权,搞活销售,集中控制粮食销售,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共完成销售总额达1.633亿元,比去年增长87.7%。 5、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考核实绩达847.66万元,比1993年扭亏增盈2000多万元。 四是调整,转向经营策略,市场逼出了多元化发展,增强了企业活力。通过内引外联、攀亲结友,及经营机制的转换,他们的经营策略得到了合理的调整,并得到了新的发展。先后在苏州、广州等地建立了8个办事处,成为对外的重要窗口,为进一步搞活经营奠定了基础。特别是真空镀膜、无压液化气、颗粒饲料生产线、梅花豆制品、储粮保等新上项目,既引进技术设备,又引进资金和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后劲,提高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1995年的工作目标是“三个突破”:即销售总额突破4亿元,工业产值突破3亿元,利税突破1000万元。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的总体思路是:深化改革,提高素质,强化管理,扩大内引外联。增加科技含量,突破重点难点,改进营销手段,强行占领市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改革,增加企业发展活力。坚持“立足粮食、稳定粮食、走出粮食、发展粮食”的战略,使该县的粮食经济工作取得稳步发展。 跳出粮食求发展多种经营抓“龙头” 沭阳县粮食局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通过广泛发动、典型带动、加压推动的“龙头”战略,使全县多种经营工作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多种经营项目多,并逐步上规模,已成为该县粮食系统创造效益的支柱产业。 一是培养龙头企业,加大示范力度。他们注意利用典型经验在面上推广,主要是油脂、饲料、桐木、养殖等典型,带动多种经营工作的全面兴起,促进面上多种经营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多种经营工作典型群体,促进了全县多种经营工作上规模、成气候。 二是发展龙头产业,确立多种经营重头戏,实现了连点成片。在开发多种经营项目上,他们既提倡因人制宜,又从全局的整体优势上加以引导,做到全盘规划从长计议,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全县各自的自然优势和发展潜力,使丰富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明确发展方向,加快速度调整。通过一年的努力,在多种经营的产业上腾起了四条“龙”,实现了 “家家有工厂 (场),人人都上岗,赚钱有门路,企业快发展”的目标。一是粮油、饲料、豆制品、食品加工一条“龙”。全系统已办起了22个饲料加工厂、10个面粉厂、16个大米加工厂、12个油坊。如沭城粮管所的豆制品,陇集、张圩、贤官、刘集、十字等单位的粮油加工已成为所内的支柱项目。二是桐木、杨木加工一条“龙”。有15个单位搞起了木材加工工业,全年加工各类木材制品达16万立方米。沂涛、茆圩、桑墟等单位的木材加工业已成为全乡的龙头。三是商业、饮食服务业一条“龙”,所属各单位临街的近300间房子全部改建为招商市场,租赁或承包给内部人员经营,没有条件的还到市面租赁房子经营,参与商业、饮食服务业的人员达2000人,营业额达4000万元。四是养殖一条“龙”。1994年全系统养殖业的品种、数量和效益有了新的突破。共有10个单位办起了养鸽场,饲养鸽子达4万羽。有15个单位办起了养猪场,养猪达1.5万头,有12个单位办起了养鸡场,养鸡达10万只,炕孵苗鸡达15万只。万匹粮管所的1万只蛋鸡、钱集粮管所饲养的1500套种鸡获得了成功,效益显著。张圩、陇集、茆圩的鸽场平均养肉鸽2500只,陇集饲料厂饲养的1万只肉兔,新河粮管所饲养的彩色山鸡3000只,同样获得成功,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落实措施,依靠政策,调动、激励职工积极参与。在多种经营工作中既注重上项目、上规模,更注重效益,注重内涵。他们根据国家政策、法规,落实有效措施,调动和激励职工走向市场,投入到多种经营工作上来。具体做到在工作上鼓励,发动大家跳出粮食求发展,自谋职业求生存,在政策上激励,坚持集体开发项目,让职工自愿选择,在利益上驱动,让职工得到好处;在经营上全力服务,给足优惠政策,提供全方位服务。茆圩粮管所徐明密等10名职工承包养鸡、猪,人均上交1.54万元给粮管所外,人均收入达1.32万元。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同志在前土于乡视察说:“看了茆圩粮管所的多种经营不错,尤其是粮管所的龙头带动农民搞养殖,方向是对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密切粮食部门与农民的关系。” 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速度沭阳县粮食局把工作重点放在改革上,以此作为企业走出困境的突破口。根据全系统的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打好三个“战役”,新的经营机制终于在全系统顺利出台。 第一战役是抓好37个粮管所的改革。他们首先集中主要精力到沂涛粮管所试点,为面上摸索经验,保证了粮管所这一层次改革顺利、有效地进行。在总结出“两定、三上交、一抵押”的办法后,向全县37个粮管所全面推开,打破了旧的用人机制、用工机制和分配机制,实行全员合同制,上岗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用人靠实绩。为实现两线经营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第二战役是抓好工业企业的改革。他们时食品厂进行改革试点,实行公开招标,租赁经营,紧接着又组织了8个工作组深入到各有关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改革方案,全面推开,并根据各企业实际,采取宜租则租、宜股则股、宜联则联等多种改革形式,油厂组建了油脂化工有限公司。桐木厂组建了桐木有限公司。淀粉厂实行先租后股,成立了淀粉开发总公司。饲料厂、庙头米厂等单位进行了租赁经营。县米厂和华冲根管所实行工贸联营。 第三战役是抓好公司的改革。这一块的改革难度最大,矛盾集中,事关全局的改革。因此,他们不光是集中领导力置,而且还借助外力,请县体改委、财政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协同作战。按照“给牌子、给位置、给任务、交票子”的总体思路,全部实行公开招标,依法公证,到去年7月份,全部完成了公司的改革任务。这些公司通过租赁后,增强了活力,职工中蕴藏着的潜能得到空前的释放,自加压力,自寻出路,搞活经营。外贸公司、运输公司、富康公司、饲料公司、粮油购销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等单位自我发展的意识大大增强,很快走上自主经营、自求发展的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栏组稿:孙柱扬郑强斌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