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粮库塑料袋编织车间女工在操作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1020210000162
图表名称: 涟水县粮库塑料袋编织车间女工在操作
起始页: 004.pdf
结束页: 004.pdf
图表类型: 照片
责任者: 王文庆
王成明
马杰
分类号: F724.7
关键词: 商品流通 粮食市场

内容

新年伊始,从涟水县粮食局传出喜讯:在以夏自然同志为局长的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下,经过粮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奋力拚搏,形成了工商企业两轮驱动的良好格局,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1994年实现商业销售收入7920.76万元,经营收入2087万元.(较1993年翻两番)。新上跨行业项目15个,粮食入库10912万公斤,油菜籽299万公斤。粮办工业实现总产值14880万元,利税199.5万元,销售收入1352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0.7%、6.5%和21.33%。外贸出口1024万元,技改投入729万元,工业增加2024万元。1994年,涟水县粮食局紧密依靠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加大改革力度,巧抓机遇,加大投入,高速发展,紧扣 "学泰兴,超建湖,人均创利7000元”的奋斗目标,围绕“突出大,坚持上,力争快,务求实”的工作思路,牢牢抓住“一个龙头,五大环节”这根主线,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的困扰,突出中心,上下思想一致,共创辉煌,使全县1994年粮食经济工作迈上新台阶。 明确目标抓改革,自加压力闯新路1994年年初,涟水县粮食局就印发了1号文件,制订了以转换机制为重点,以“产权股份化、企业集团化、车间分厂化、科室公司化、全员市场化”为目标的实施方案。局机关在大力削减冗员的基础上赋予 “三级职能”。全员工资下浮40%,各项费用实行分科、室定额包干,实现了人均创利8000元的既定目标。商业企业改革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他们通过周密调查考证后将46个商业企业划分为生存、发展、小康三种类型,规定人均创利指标分别为7000元、1万元、1.5万元。新上一个台阶的,重奖法人代表1万元,滑下一个台阶的,严罚法人代表5000元;完成利润指标达5万元的,奖法人代表5000元,达10万元以上的,奖法人代表1万元,达25万元以上的,奖法人代表商品住宅楼一套或4万元,完不成任务指标,且单位形成亏损1至5万元的,惩领导班子亏损额的10%,亏损在5万元以上的,领导班子集体解散,其中企业“一把手”承担罚款总数的50%。为保证全年任务目标的实现,全系统商业企业全部实行内部风险抵押承包。规定企业法人代表风险金不少于3000元,普通职工不少于1000元,年终完不成任务的,以风险金抵押。由于该局的措施得当,方法得力,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各企业全部达标。其中,浅集、红窑、灰墩、南集、北集、徐集、前进等7家由发展型跨入小康型,成集、小李集、徐集、前进、南集、灰墩、岔庙等7家达小康后还向县局上交了25万元的利润。商业实现综合效益是上年的6.8倍,这样大的变化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对此,职工们感慨地说:“还是夏局长的改革方案高明,改出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在工业企业方面,他们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行股份制,国有民营,租赁等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组织培养,资产评估,搞好宣传,确立形式,分类指导。县米厂、植物油厂实行股份公司,饲料厂、唐集米厂实行股份合作制,面粉厂一、二车间实行租赁承包,彩印厂铸字车间实行风险承包。9户工业企业经评估确认,固定资产原值为3387万元,净值为2437万元;4个股份制企业总股份为359.53万元,职工股为106万元,其中县油厂职工股占该厂总股本的55%,工业企业提前一个月完成县政府利税指标。县面粉厂实行租赁后,企业显示了无比强大的活力,去年1至11月份,实现利税71.62万元,完成了95万元的租金任务。县米厂、油厂成立有限公司以来,严格按《章程》运行,分别实现利税55万元和65万元,创历史最咼水平。 加大投入抓工业,以销促产增效益1994年,他们着力在 “两清、三增”上做文章,强化“五个”力度,实现了产值、利税、销售收入、技改投入、外贸出口 “五超”的优异成绩。 “五超”成绩的取得,他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强化领导力度。局里成立了工业生产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厂长例会,听取工业生产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党组成员下工厂蹲点责任制,每月不少于5至7天。二是强化责任力度。按月下达任务,按月兑现,厂长工资由县局代管代发,第一个月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黄牌”警告,厂长工资停发,副职扣发50%;第二个月完不成任务的,县局发试免通知书;连续三个月完不成任务的,领导就地免职当工人。三是强化管理力度。县局由两名党组成员分工抓工业,印发 《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规定》,在产品销售上严格坚持“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的原则,没有发生一笔被骗现象。在生产上,强攻产品质量关,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经济损失的,罚法人代表500元,从而保证了产品合格率达100%。同时,县局还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及时调整业务外流现象,规定全系统印刷业务归口管理,粮食商业帮助销售饲料,原粮销售实行一头对外,粮管所不准擅自出售,优先安排工业生产。为缓解资金不足,该局夏自然局长等局主要领导同志不辞辛苦,多次与县农行协商,解决了工厂多头开户问题。四是强化营销力度。企业“一把手”着重抓供销,先后在上海、南京、广东、沈阳、杭州、厦门、黑龙江、张家港等地新增网点8个,在本地和周边地区新建100多个经营门市和兑换点。县油厂为保证机器吃饱开足,去年春天,从东北购回了10个车皮的大豆,12月份又与东北签订了20个车皮的大豆供销合同,目前正在发运。五是强化投入力度。该局组织厂长到无锡、南京、常州、昆山、东海、淮阴等地院校、科研单位、工厂考察项目,技改投入72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210万元,银行贷款321万元,县局协资189万元,技改项目有色拉油附属土建工程等14个。 执行政策抓服务,完成定购争贡献去年粮食收购工作中,夏自然等局主要领导亲临收购第一线,不怕脏和累,指导职工做好粮食收购工作,确保粮食收购工作,做到:“三不放松”,即: 抓紧粮食不放松,不完成任务不松口,加工压力不松劲。在具体措施上有四条:一是从上到下认识统一,任务观念强;二是工作力度大。在收购期内工商、公安、交通、粮食密切配合;三是严格执行粮油收购政策。从局机关抽调32名同志下乡助征。县局成立粮食收购督导小组,巡回检査。局里在各粮管所设立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特邀人大代表和农民代表监督,印发《关于在粮食收购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通知》恳请各乡镇填写“粮食入库行风情况调查表”,釆取百分考核。各粮管所基本做到好粮好价,次粮次价,经县抽査,作价准确率均达到99%以上。做到既保护国家利益,也没有损害农民利益。其次,今年的资金兑现工作做得及时。首先,他们积极筹措资金,加之县农行积极发挥资金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因而保证了粮食收购期间没有向农民打“白条子”;四是在粮食收购期间的服务工作普遍好于往年。有茶水供应,有便民饭,设有急救药品,及时公布粮油收购价格,质量标准,明码标价,设有优待磅和公平秤,并对粮油收购政策进行深入宣传,使得农民心中有数,同时能合理安排好国家、集体、个人的三者关系,不购过头粮,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的主渠道作用,把能购的粮食尽量购上来,对稳定物价、平抑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跳出粮食求发展,多种经营结硕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夏自然局长清醒地认识到: 粮食部门必须坚持以粮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寻求粮食部门新的经济生长点。为此,他们突出抓好三点: 一是抓好对已上的多种经营项目的巩固和提高,争取更好的效益。二是消灭多种经营空白单位,努力实现一所(厂)一品的要求。三是严格奖惩措施,把多种经营工作列入年终考核目标,对超额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对没有多种经营项目或没有完成多种经营利润的单位,年终除以风险抵押金冲抵外,还要追究“一把手”的责任。1994年,面对县局的压力,全系统职工个个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系统多种经营项目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15个。成集所因地制宜开展“四小”活动,投资15万元,新上米、面、饲料、挂面等四个小机组,领导班子成员每人一组,营销量达250万公斤,获利达25万元。地处偏僻的杨口所采取横向联营的办法,投资27万元新上了桐木板加工项目,日产量达0.8至1立方米桐木成品,该产品由于质量过得硬,属免检产品,出口日本等国,年利达10万元。县粮库针对本单位人员富余的实际情况,去年8月份购进一套40多万元的现代化塑料袋编织机械设备,现已正式投入生产,从而改变了县米、面塑料包装物依赖外地购进的现象。在开展多种经营工作中,他们本着立足本地,跳出本行的原则,全方位地拓宽经营范围,继1993年在深圳建立办事处后,去年他们又在海口建立了办事处。这两个办事处是他们对外联系的窗口,办事处又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大胆地联系业务开展工作。深圳办事处目前正在联系一项建筑工程和一项铺路工程,海口办事处将海南橡胶原料调往内地销售,利润十分可观,同时,获得海南椰子汁在江苏代理商的资格。粮食汽车队自去年下半年闯入深圳后,将本单位10几台运输车全部改装翻斗车,承包填土工程。仅几个月时间,就净赚了6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他们利用滚雪球的办法,用赚到的钱购买、租赁机械设备,扩大工程量。全队现拥有各种挖土、运输机械32台,在全国汇集深圳的填土工程队中已很有点名气。去年10月份又与台商合资成立 “淮阴通发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总投资240万元,合作期11年。前不久,从深圳传来捷报,粮食车队去年共创利130多万元。 增收节支抓管理,扭亏增盈超历史首先完善了财务指标考核体系,重点突出利润指标的考核,除对专储粮和离退休人员所需费用实行补贴外,其它补贴全部取消,并增加销售收入、费用总额和固定资产折旧三项考核指标,已形成比较严密的、科学的财务考核体系。去年9月份,该局又制定了《关于加强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共48条,要求各企业按规定执行。其次是与基层各单位签订责任状,增加奖罚力度,实行全奖全罚的办法,该奖的奖到位,该罚的罚到底。凡亏损单位,一律不与工效挂钩和调资。第三是加强费用管理,严格控制各项支出。他们要求各单位费用支出在1993年基础上压缩20%以上,所有费用支出必须坚持一支笔审批,做到有计划不超支,无计划不开支,重大费用支出必须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差旅费、医药费等实行定额包干,控制使用,继续提倡职工劳务费节约,减少费用支出。全系统大部分粮管所取消护仓队工人,杂工杂活都由职工自己动手,全系统全年劳务费节约达250万元。成集所采取“大寨记工”的办法,劳动记绩小本人手一册,全所职工全年劳务节约5.5万元,人均1000元。第四是清收陈欠款,提高资金利用率,上半年回笼资金2700万元,扭转了信贷规模不断上升的势头。全年利息支出在较1993年利率上升一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减少支出104万元。第五是定期检查考核。按月检查各单位费用支出和收入完成情况。县局财务、审计科及时到有关单位进行解剖分析,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去年5月份,他们又分别召开工商企业部分单位法人代表座谈会,了解上半年基层单位经营情况。8月份召开全系统扭亏增盈大会,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共同探索扭亏增盈的措施。对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指标的单位,予以 “黄牌”警告,对有小汽车的9个亏损单位,强行停止使用小汽车。由于他们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扭亏增盈工作的开展。至去年11月底,这9个单位扭亏为盈,一举甩掉了粮食部门年年亏损的帽子。 努力把握结合点,文明建设上水平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粮食经济的首要环节。因此他们十分注意用好、用足党建这个政策优势,加大力度,提高水平,使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一是党建工作思路与县局经济发展思路接轨。县局在敲定经济发展思路的同时,制定围绕经济发展战略开展党建工作规划,明确党的宣传、组织、纪检及群团组织在服务经济战略中的任务责任与考核办法。二是加强企业党建,突出企业家队伍的培养。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身份、学历、年龄等清规戒律,大胆选拔任用能人。去年该局从机关及企业中选拔35名有一定经营、管理基础的年轻干部到企业任职,挑重担,并开展评优活动。三是党、团、工会工作运行机制适应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全系统各单位都建立了党、团活动室和职工之家,广泛开展“创企业精神,树主人翁形象”的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巾帼建功标兵演讲,优秀营销人员贤内助演讲,五一建功奖章演讲。购买《劳动法》手册4000本,达到人手一册,举行《劳动法》知识竞赛,3600名职工参加答卷,选出12人参加决赛。全系统以工会名义兴办的实体达10家,经营项目10余种,吸纳从业人员100多人,安置富余人员近300人,实现利润30多万元。职工教育又上新台阶,利用粮校阵地举办电脑、财会、统计、保管人员培训班15期。全系统2489人次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他们还与省粮校、省农垦职大、县职中联合开办财务、机电、家电学习班,培训系统内外职工、学生560人。在省局职工教育研讨会上,该局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涟水县粮食局还十分注重扶贫工作,去年该局对朱陈苗圃的蒋杰村进行有效的扶贫扶志,促进了该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农副工登上新台阶,使该村人均收入一年内由667元上升到850元,因而该局被县政府评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文庆
责任者
王成明
责任者
马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