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刘集乡闯开一条致富新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6821
颗粒名称: 南刘集乡闯开一条致富新路
分类号: F124.7
摘要: 泗阳县南刘集乡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乡。近年来,这个乡党委政府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富民富乡为目标,结合本地实际,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种养加齐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致富新路。人多地少基础差,地贫肥缺。作物杂,曾是南刘集的乡情。面对这一状况,乡党委政府在1993年就大胆提出了 “万亩油菜万亩桑,大搞养殖奔小康”的农业结构调整新思路。
关键词: 致富 国民财富

内容

本报讯泗阳县南刘集乡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乡。近年来,这个乡党委政府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富民富乡为目标,结合本地实际,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种养加齐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致富新路。
  人多地少基础差,地贫肥缺。作物杂,曾是南刘集的乡情。面对这一状况,乡党委政府在1993年就大胆提出了 “万亩油菜万亩桑,大搞养殖奔小康”的农业结构调整新思路。当年拓植桑园8000多亩。到去年,全乡仅蚕桑一项就增加收入200多万元,其中大成、胡湾等村人均分配增加400多元。同时,他们还积极扶持有基础的岗堆、刘集等村农民大搞畜禽养殖,1994年,岗堆村肉牛饲养量达800多头,人均增收200多元,成为全市有名的养牛专业村。
  稳农兴工、转农为工、搞活流通与加工是南刘集的又一成功经验。他们将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走南闯北,打工赚钱。去年,他们组织劳务输出3500多人、创收800多万元,今年1至4月,这个乡又有5000多人在外打工。乡党委书记王民还亲自带人多次到苏南、上海、山东等地寻求合作项目,引进技术人才。目前,他们已从外地引进各类技术人才20多人,资金200多万元,达成项目10多个。与上海合作砖瓦有限公司运行以来,生意火红。高宅村的木材加工厂,从去年8月投产以来,已创产值300多万元,利税30万元。此外,农场村的轻工制品厂、大成村的蚕茧加工站、石渡村的水泥预制厂等一大批村办企业也都显示出勃勃生机。
  精明的南刘集人还勇于在改善环境上下大功夫。去年春,他们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30多万元、组织劳力1万多人次,修建一条10公里长的柏油马路,顺畅乡与县城的联系,群众称之为“致富路”、“幸福路”。为加速信息传递,他们釆取乡财政拨一点、机关企业集一点、个体大户捐一点、有关部门助一点的办法,筹集20多万元,开通了300多门程控电话。此外,他们还兴建了乡政府大礼堂,开通全乡广播,扩大了在苏北有影响的木材和大牲畜交易市场,兴建了卫生门诊大楼,为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以杰
责任者
建明
责任者
周青
责任者
王民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泗阳县南
相关地名
南刘集乡
相关地名
岗堆村
相关地名
苏南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
高宅村
相关地名
大成村
相关地名
石渡村
相关地名
苏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