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篆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6756
颗粒名称: 漫谈篆刻
分类号: J292
摘要: 书,画铃盖印章,这是中国艺术所独有的,正所谓"诗、书、画、印,缺一不可”。篆刻,即镌刻印章的通称.因印章多用篆书,且先书后刻,故称为篆刻篆刻是书法,绘画,雕刻三结合的艺术,其中书法最为重要。尽管印面一般仅方寸大小,但要安排上几个或十几个很讲究的篆书,就依靠这么几根线条,表现出既有豪放飘逸的书法线条,又含有匠心独运的绘画构图,并具备刀法生动的雕刻特征,真可谓"天地虽小,气象万千”,这正是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
关键词: 篆刻 印章

内容

书,画铃盖印章,这是中国艺术所独有的,正所谓"诗、书、画、印,缺一不可”。篆刻,即镌刻印章的通称.因印章多用篆书,且先书后刻,故称为篆刻篆刻是书法,绘画,雕刻三结合的艺术,其中书法最为重要。尽管印面一般仅方寸大小,但要安排上几个或十几个很讲究的篆书,就依靠这么几根线条,表现出既有豪放飘逸的书法线条,又含有匠心独运的绘画构图,并具备刀法生动的雕刻特征,真可谓"天地虽小,气象万千”,这正是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
  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我们的祖先在远古就已在龟甲兽骨上刻划文字,在陶器、青铜制品上刻铸铭文。殷墟出土的3700多年前的三方类似印章的实物,可说是篆刻艺术的开端。从先秦直到汉魏一直是书家篆印,刻工镌刻,艺术上已颇有造诣。到了宋代的米芾自篆自刻私印,元代的王冕因镌刻方便而篆刻不分,才改变了两者分工的历史,有了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篆刻艺术。刻印者。的自篆自刻,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大发展,到了明清已进入了鼎盛时期,行成了几个颇具影响的风格和流派.其中著名的有以明朝何震为代表的“徽派”;以现代潘天寿为代表的 "吴派”等.清末著名画家吴昌硕对篆刻艺术的革新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同道推为著名的"西冷印社”的第一任社长,其风格影响了后来的陈师曾、齐白石等人,远及当时的日本、朝鲜等地。
  篆刻文字呈凸状的称为“阳文”,因用印泥铃盖成红色,故也称“朱文”。印文刻成凹状“阴文”,因用印泥铃盖成为红色,故也称"朱文篆刻作品的式样除正方形外,还有长方,圆形,葫芦形,肖刑等各种印面形式。其中肖形印即图案花纹印和浮雕印。如蛙印,龙印,鹤印等,其形式一般极富民族风格和优秀的艺术传统,是篆刻艺术中的一枝奇葩.篆刻用的材料古有金、银、玉,后来又出现了牙角,水晶等。从元朝以来,开始流行石章。刻印章的石头以浙江青田,昌化和福建寿山最为出名。“青田石”色青质莹,较为名贵;寿山石有红、黄、黑、白、降五色,其中以黄色的“田黄”最为上品,质高价昂,是篆刻的首先石材。从铃盖印章发展到篆刻艺术,这一漫长的过程与历代大师继承优良传统,敢于创新是分不开的,正是这种不断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创造了我们今天灿烂的民族文化,这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程钢
责任者
米芾
相关人物
王冕
相关人物
何震
相关人物
潘天寿
相关人物
吴昌硕
相关人物
陈师曾
相关人物
齐白石
相关人物
朱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中国
相关地名
殷墟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朝鲜
相关地名
浙江
相关地名
青田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
寿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