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洗灌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6754
颗粒名称: 血洗灌河
分类号: K265
摘要: 1938年台儿庄战役之后,日军对苏北形成了包围之势。日军采取了攻占灌河,伸入苏北腹地,南北分割包围占领苏北地区的作战方案。1939年2月27日,青岛侵华日军按照大本营"苏北作战”1号指示,派遣海军第4舰队载第5师兵团第21联队向灌河口进发,28日晚到达灌河口外抛锚歇宿。3月1日,部分日军乘小艇在空军第7飞行团的配合下,从灌河口小蟒牛村登陆。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历史事件

内容

1938年台儿庄战役之后,日军对苏北形成了包围之势。日军采取了攻占灌河,伸入苏北腹地,南北分割包围占领苏北地区的作战方案。
  1939年2月27日,青岛侵华日军按照大本营"苏北作战”1号指示,派遣海军第4舰队载第5师兵团第21联队向灌河口进发,28日晚到达灌河口外抛锚歇宿。3月1日,部分日军乘小艇在空军第7飞行团的配合下,从灌河口小蟒牛村登陆。大部分日军溯河而上,河里汽艇,空中飞机,陆上汽车,狂轰滥炸,同时并进。只一昼夜,日军向南攻占了新安镇、涟水、滨海、淮阴等城镇,向北占领了伊山镇,包围了连云港,控制了大运河,灌河两岸沦陷。日军占领灌河两岸集镇,修建炮楼,肆意屠杀两岸百姓,卡住灌河水上交通,强盗财物;派水利学家考察灌河,写成详细文字资料送回国内,以便掠夺灌河资源。
  日军所到之处,他们杀人放火,抢劫财物,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在灌河两岸制造了骇人听闻、目不忍睹的屠杀案。
  长茂村左灌南县长茂镇境内,当时只有17户人家,70多口人,土地贫瘠,多数人家以摆渡为生。
  日军进攻灌河,飞机投下的第一批炸弹就把村民沈如松炸得血肉橫飞,尸骨无存,成为该村第一个殉难者.接着是一位老船工的女儿遭日军强暴,她不堪凌辱,奋起反抗,被日军砍掉一只手,流血而死。
  1940年农历2月23日临近中午,驻响水日军队长夏明带领日伪军从响水口出发,分乘十几条渡船,船上架着机枪和小炮向长茂村扑来。一登陆,日军便左河堤上架起枪炮对准各家各户扫射。刹时间,枪炮声、惨叫声、哭喊声、鸡鸣狗叫声响成一片,不绝于耳。日军分东西两路冲人庄内,他们嗜血成性,凶残至极,见屋就烧,见物就抢,见人就杀。船工沈如义出生数月的婴儿在摇篮中酣睡,被一日军用明晃晃的刺刀剌进胸腔,又猛地挑起,在空中甩了几圈后用力摔向地面,脑浆崩裂。村民戴永言一家4人被杀,其母被杀后又遭焚烧。船工孙井兵全家9人被杀8人,他本人因事外出而幸免于难.在不满一小时的时间里,日军烧毁房屋89间,杀死53人,逃亡者屈指可数。小小长茂村横尸遍地,其景惨不忍睹。
  1940年9月,日军在今灌东盐场三圩工区强抓灶民399人运往辽宁省白票煤矿釆煤。在矿区,日军推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奴役工人.到日军投降的5年时间里,除57人拖着瘦骨如柴的身子侥幸生还外,余者都死在矿井里和日军的屠刀下.时光过去了半个世纪,灌河水依旧东流,但是,日军血洗灌河的滔天罪行,铁证如山,令人发指,磨灭不掉。历史也永远无法忘却,日军肆意践踏灌河两岸领土,疯狂屠杀灌河两岸人民惨痛的一幕一幕。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宋弘翔
责任者
成彦明
责任者
沈如松
相关人物
夏明
相关人物
沈如义
相关人物
戴永言
相关人物
孙井兵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苏北
相关地名
灌河
相关地名
青岛
相关地名
灌河口
相关地名
小蟒牛村
相关地名
新安镇
相关地名
涟水
相关地名
淮阴
相关地名
伊山镇
相关地名
连云港
相关地名
大运河
相关地名
长茂村
相关地名
灌南县
相关地名
长茂镇
相关地名
响水
相关地名
辽宁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