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6747
颗粒名称: 一个
分类号: I253.7
摘要: 生母来自日本九州。如果不是那场恶梦般的侵华战争,如果不是命运的安排,她也许不会到中国来,更不会有这段天方夜谭似的曲折经历。时光倒流到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1942年5月13日晚,我新四军四师奉命攻打徐州,乘夜色拔掉了外围的辗庄据点。打扫战场时,一名战士在一座日军炮楼的角落,竟发现躲藏着一位妙龄女子。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社会问题

内容

生母来自日本九州。如果不是那场恶梦般的侵华战争,如果不是命运的安排,她也许不会到中国来,更不会有这段天方夜谭似的曲折经历。
  时光倒流到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1942年5月13日晚,我新四军四师奉命攻打徐州,乘夜色拔掉了外围的辗庄据点。打扫战场时,一名战士在一座日军炮楼的角落,竟发现躲藏着一位妙龄女子。这女子年约十八、九岁,大眼睛、高鼻梁、留短发、身穿连衣裙、一副学生打扮。见到手拿刺刀的战士,她吓得瑟瑟发抖,不知所措。问话,不懂,直打手势,并掏出一份证件,似乎要表白什么。这女人是干什么的,战士很纳闷,便叫来一名日语翻译。原来,她叫太田延子,是日本九州的一名大学生,因学校停课,她到中国探亲、旅游,先到东北满州看望了当铁路段长的父亲,又来徐州看望当日军队长的表哥。没想到刚到第二天,表哥就在这次夜袭中战死,她也莫名其妙地当了俘虏。情况弄清后,鉴于当时兵荒马乱,不便回国,部队首长决定,派专人将太田延子护送到后方根据地——张塘(淮北行政公署所在地,现为江苏泗洪县孙园乡张塘村)。
  太田延子是一个活泼而又开朗的姑娘。她到张塘后,很快随遇而安,适应了环境,并参加了四师敌工部领导下的在华日军反战同盟会。负责同盟会的领导叫侯藤勇,是从新四军军部来的原日本军人。太田延子在这里工作很积极,曾多次冒着危险,向日军据点喊话,瓦解日军士兵军心。
  不知是太田延子的喊话起了作用,还是乡情与正义感召的力量,1942年冬,几名驻扎在安徽泗县的日军毅然向我军投诚。其中一名叫矢口庄师的日军说:"太田延子的'箭'射中了我的心。”太田延子与矢口庄师一见钟情,很快进入了热恋之中。第二年春天,四师敌工部长王子光(后任国家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及侯藤勇联合为他俩主持了一个简朴而又热闹的婚礼。参加婚礼的还有张爱萍、刘玉柱、刘瑞龙、吴宪、颜天池等地方党政负责同志。四师政委邓子恢因军务繁忙,不能前来,但也特地发来了贺信。转眼间,到了1944年9月,抗战进人了全面反攻阶段。为了促使日本天皇尽快投降,在延安的日共中央书记野板参三下令,要求所有分散在国外的反战同盟成员返回日本,以加强本国的反战力量。野板参三还特别强调要秘密回国,不准带着眷孩子。
  当时,太田延子已有一个出生四个月的男孩,乳名叫嘛嘎达。接到命令后,太田延子心如乱麻,肝肠寸断。她思念故土又舍不得孩子,便找到新任敌工部部长吴宪,要求帶走孩子。但是,上级的决定高于一切,二者必抛其一,特殊的年代怎顾得了儿女情长?一个黑漆漆的夜晚,一位老太太和一名穿着红上衣的少女来到太田延子住处。不用问,她们是孩子的收养者。此刻,太田延子正流着泪抱着孩子亲吻。她神情恍惚,两眼红肿,嘴唇颤抖着,似乎想说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当来人接过可爱而又可怜的孩子时,她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感情,"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地说:“拜托……你们啦 !拜托你们啦 !”临行前,太田延子耐不住骨肉分离之苦,不顾组织规定,一个人悄悄地步行20多公里路到高套村(现为泗洪县双沟镇高套村)看望爱子,,依然是泪流满面,依然是泣不成声。她为儿子喂了最后一次奶,丢下几件衣服和两袋米粉,终于走了,再也没回来。母子心相连养母做过妇救会是一住朴实而为了道义,为了责任;她含辛茹苦,忍辱负重,支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爱,甚至牺牲了个人的青春、健养母姓李,名凤英,丈夫姓刘,是做革命工作的,至于干什么工作,她也说不清。那一天,她和婆母接信后,急匆匆地赶到张塘。丈夫对她说:“凤英,你是妇救会干部,是党的人。今天,党组织上让我交给你一项特殊的任务:收养一个日本人留下的孩子,现改名为刘太山。记住,这是党的秘密,任何人也不许说。你一定要带好这个孩子。”她知道话中的份量,点了点头。
  说出来叫人难以相信,当年李凤英年方20,结婚还不到半年。但是,凤英管不了那么多,干革命怎能怕别人飞短流长 ! 在婆母的帮助下,凤英为孩子喂饭、缝衣、做鞋、套被,很快上了条理。为了给孩子増加营养,她向人家讨奶水,做肉糊糊,而自己却吞糠咽菜,过着凄苦的日子。一次,孩子病了,她拖着沉重的脚步行几公里路请郎中。为了筹钱治病,她还忍痛卖掉了结婚戒指。
  孩子满周岁了,长得很可爱。不久,凤英自己也生了一个女孩。但不管是亲生的,还是抱养的,她都一视同仁。看着一对可爱的儿女,她心中无比快慰。然而,风云难测,人生无常,厄运与不公从天而降。由于太田延子来过高塘,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加上有人看见凤英的丈夫在敌占区干过事,乡亲们开始误解、歧视和责难她。有人在背后推理、议论:"那小子八成是东洋女子生的,要不怎么会来咱这乡旮旯看小孩?”还有人把凤英拉到一旁说:"你真傻,你丈夫在外逍遥自在,却弄个日本孩子叫你养,你还不乘早把那野种弄死 ! ”凤英无言以对。不久,凤英的妇救会主任被撤掉了,活动不让她参加了。一次,村里动员妇女做拥军鞋,她连夜做了三双。但鞋送去了村里却不收。她问:"为什么?" 答:"你不配 ! ”灾难不仅对她,也对孩子。 刘太山开始上学了,但没有朋友。同学们常把他当作"鬼子”打。他非常恐惧,隔三岔五逃学,成绩直线下降。在一个草堆边,凤英找到了太山,跟他讲道理,送他上学。但是,到了小学四年级,他再也不肯上学了。
  凤英责怪说:“山儿,妈为你吃苦再多都不怕,但你不能不听话。你不上学,我对不起你,也对不起你的爸爸。”沉默一阵后:小太山忽然流着泪问:“妈,你实话对我说,我是不是你生的,你是不是我的妈妈? ”“是……是。怎能不是呢? ”刹那间,凤英额头冒汗,慌乱异。 “妈〉不管别人怎么说,你都是我的妈妈。从今天起,我要帮你做事,帮你干活,不能让你这样苦了。 ”凤英一把搂过儿子,心里一阵酸楚。
  建国初期,凤英相继收到南下丈夫的离婚申诉书和法院离婚判决书。她不识字,没有申诉,只有哭的份。不久,婆母也因病去世,她形单影只,与一双儿女相依为命。
  就这样,凤英忍受着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独自支撑起破碎的家庭,挣扎在生活的底层,终干熬过艰难的岁月,把一双幼小的儿女拉扯成人。她逃过荒,要过饭,挖过野菜,但始终没让孩子挨冻受饿。儿子成家了,女儿出嫁了,凤英却衰老了。 还不到50岁,她的双眸就失去了明亮的光泽,布满皱纹的额头挂满了银色的霜花。晚年的她患有多种疾病,特别是老年性痴呆症更为突出,常常是孤独地、呆呆地站着,毫无表情地望着南方,似乎在追寻着遥远的过去。1975年春上,老人终于倒下了。 一连几天,昏睡不醒。刘太山夫妇日夜守护在她的身边。也许是回光返照,老人临终前一天,竟微微睁开眼晴,但仍不能说话。她用手指了指灶台,又指了指山儿。刘太山终于明白了。灶台上放有鸡蛋,是母亲留给他的。
  哦,一个至情至深、感天动地的无私母亲 !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太田延子
相关人物
侯藤勇
相关人物
王子光
相关人物
张爱萍
相关人物
刘玉柱
相关人物
刘瑞龙
相关人物
吴宪
相关人物
颜天池
相关人物
邓子恢
相关人物
野板参三
相关人物
刘太山
相关人物
李凤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国家纺织工业部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中国
相关地名
徐州
相关地名
辗庄
相关地名
东北
相关地名
满州
相关地名
孙园乡
相关地名
张塘村
相关地名
安徽
相关地名
泗县
相关地名
延安
相关地名
高套村
相关地名
泗洪县
相关地名
双沟镇
相关地名
太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