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人畜共患传染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6677
颗粒名称: 猪丹毒——人畜共患传染病
分类号: S858.28
摘要: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一种急性,高热性传染病,也是人畜共患病。急性型表现败血症,恶急性表现皮肤紫色红色疹块呈菱形、圆形、方形不等 (又称打火印);慢性病表现心内膜炎和关节炎 . 病原体对环境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存活一年以上,在尸体中活半年以上,但对福尔马林,米苏儿,烧碱,漂白粉等抵抗力很低 。
关键词: 动物医学 猪丹毒

内容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一种急性,高热性传染病,也是人畜共患病。急性型表现败血症,恶急性表现皮肤紫色红色疹块呈菱形、圆形、方形不等 (又称打火印);慢性病表现心内膜炎和关节炎 . 病原体对环境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存活一年以上,在尸体中活半年以上,但对福尔马林,米苏儿,烧碱,漂白粉等抵抗力很低 。本病分布广,不同品种猪均易感,多发生在25-50公斤架仔猪,约占90%,小猪和肥猪发病很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 春秋多发,7—9月份为发病高峰,部分地区发病高峰在早春 。病菌存在病猪各部器官 , 以及耐过猪和带菌猪扁桃体, 肠道,胆汁中,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饲料及土壤。病菌通过消化道、受伤皮肤感染其他猪,带菌猪体质下降时也可引起内源性感染。本病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发病症状分三种类型。急性型(败血型).个别猪不表现临床症状,突然死亡,多数体温上升高达42℃以上,寒战,厌食,呕吐,卧地不起,跛行,结膜充血,粪便干结,病呈稍长(1一2天)天后,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死亡率高达80%以上。亚急性型(疹块型)。体温高达41.5—42℃以上,(发病1一2天后)背腹四肢及皮肤出现菱形、方形等紫红色疹块, 硬实稍突出,皮肤表皮指压退色,中心部坏死而结痂。慢性型:多由急性、亚急性转变而来,表现为关节肿大,跛行或皮肤坏死。如何防治猪丹毒疾病呢? A、治疗:病猪及时用青霉素治疗,效果好。B、预防:疫苗注射是根本办法,常和猪瘟制成二联苗,育肥猪于53日龄接种,终生只打一针,母猪及公猪每年加补一针,同时保持预防密度在95%以上,即可控制本病。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海志
责任者
珍虎
责任者
成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