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集农民架起了“科技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6662
颗粒名称: 史集农民架起了“科技辕”
分类号: F307.1
摘要: 闻名全省的特种稻引种培育基地泗阳县史集乡,着力抓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近三年来,该乡先后投入农技资金达174万元,形成了学农技有基地、教农技有特长、用农技增效益的局面。从1985年起,该乡先后从省农业科学院引种五大系列48个品种的特种稻,种植面积1.2万亩,经过该乡农技人员认真培育,这些品种被全国15个省60多个县引种。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种植业

内容

本报讯闻名全省的特种稻引种培育基地泗阳县史集乡,着力抓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近三年来,该乡先后投入农技资金达174万元,形成了学农技有基地、教农技有特长、用农技增效益的局面。从1985年起,该乡先后从省农业科学院引种五大系列48个品种的特种稻,种植面积1.2万亩,经过该乡农技人员认真培育,这些品种被全国15个省60多个县引种。为此,该乡与全国20多个科研单位建立关系,还投资31万元成立了特种稻研究会和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泗阳县特种稻开发公司。每年仅种植特种稻一项,全乡可净增收入570万元. 史集乡在尝到科技种田的甜头后,干群认识到科技种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神奇”法宝,为此,该乡党委书记陈前松、乡长魏太明亲自挂帅,担任科技领导小组负责人,先后投入农技资金百万元.,在全乡21个村开办农民技校19所,建农技墙报40块,按自愿报名和分类归队的方法,成立了特种稻、蔬菜、果树、养鱼、养畜禽五种类型的技术研究会17个,会员达2160人。乡里还投资14.2万元建立了1600平方米的农民技术学校和一所庄稼医院. 在农技推广工作中,该乡指定了六名农技员从事专业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做到学有特色,教有专长,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中疑难问题。为了激发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该乡不拘一格从农技人员中提拔干部.从1993年起,该乡已从农技员中提拔了五名村支部书记,九名村委会主任,二名任乡农技干部。今年3月,该乡还向县组织部门推荐,从乡农技员中提拔了一名多种经营助理和一名农技站副站长。农业技术在该乡受到极大重视,从而导致该乡农业生产的效益极大提高。目前,该乡农副业投入与产出比由原先的1:1.7上升到1:14.6,农民年均纯收入也由450元上升到116656. 不少农民深有体会地说:"过去种田像瞎子骑驴,瞎种瞎收;如今种田驾上了'科技辕',投入少收入多°” (孙维兵)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孙维兵
责任者
陈前松
相关人物
魏太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泗阳县
相关地名
史集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