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胡集有支常年「打假」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6586
颗粒名称: 东胡集有支常年「打假」队
分类号: F760.6
摘要: 涟水县东胡集乡根据广大农民反映的热点,将农业生产资料的“打假”列入到议事日程,并作为“打假”工作重点,夯实基础,完善措施,有效地净化了农资市场,保护了国家和农民利益。今年以来,已查获假化肥16吨,假农药0.06吨,假种子75公斤。为了杜绝农资“打假”农忙时“一阵风”、农闲时“按兵不动”的现象,使其成为一年四季常抓不懈的工作,乡里专门成立由一名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工商、公安、卫生、供销、农技等部门参加的“农资打假领导小组”。
关键词: 商品检验 伪劣产品

内容

本报讯涟水县东胡集乡根据广大农民反映的热点,将农业生产资料的“打假”列入到议事日程,并作为“打假”工作重点,夯实基础,完善措施,有效地净化了农资市场,保护了国家和农民利益。今年以来,已查获假化肥16吨,假农药0.06吨,假种子75公斤。
  为了杜绝农资“打假”农忙时“一阵风”、农闲时“按兵不动”的现象,使其成为一年四季常抓不懈的工作,乡里专门成立由一名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工商、公安、卫生、供销、农技等部门参加的“农资打假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常年性的农资“打假”工作。在这基础上,该乡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销售,作了明确、严格的规定。并在公开设立举报电话的同时,聘请了26名社会监督员,使农资“打假”形成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局面。
  此外,该乡还把工作着眼点放在治本上。充分利用广播、知识竞赛等形式,使质量意识和“打假”意识深入人心。强化供销、农技等农资专营部门的职能,使他们在农资经营中把好进货、养护、销售三关,以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农民手中。(王玉才)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玉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涟水县
相关地名
胡集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