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姑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6584
颗粒名称: 灵芝姑娘
其他题名: ——记淮阴市“百佳新女性”黄云
分类号: S646
摘要: 1995年,桃红柳绿的季节。3月8日,一个20岁刚出头的农村大姑娘成了淮阴市“百佳新女性”、涟水县“十佳新女性”。5月4日,这位农家女又被涟水县委、县政府授予“十大青年新闻人物”,据说,在评委的两次投票评选中,她都以最高分而名列榜首。她的名字叫黄云,涟水县域南果树实验场二大队食用菌栽培“大姐大”,乡亲们称她 “灵芝姑娘”。
关键词: 蔬菜园艺 食用菌 栽培技术

内容

1995年,桃红柳绿的季节。
  3月8日,一个20岁刚出头的农村大姑娘成了淮阴市“百佳新女性”、涟水县“十佳新女性”。
  5月4日,这位农家女又被涟水县委、县政府授予“十大青年新闻人物”,据说,在评委的两次投票评选中,她都以最高分而名列榜首。
  她的名字叫黄云,涟水县域南果树实验场二大队食用菌栽培“大姐大”,乡亲们称她 “灵芝姑娘”。
  1990年6月,已经出落成高挑俊气的大姑娘的黄云高中毕业。恰在这时,她那位做驾驶员的父亲黄守中无意中从一张报纸上发现一则食用菌栽培学习班的广告。黄云一看,眉宇间立即绽出了盈盈喜气。于是一天早晨,黄云带着家里唯一的一点积蓄,乘父亲出差的机会,搭上那辆大货车,来到了无锡,走进了“江苏省徽生物研究中心”主办的食用菌栽培培训班。
  小黄云第一次远离“一穷二白”的黄土地,却并没有陶醉于初开眼界时的种种新奇,一头扎进了食用菌的课堂。一个班32个学员,她是唯一的女性,年龄也最小,学得最认真。对于“开放式空间降尘接种”,从理论到实际,从拌料、装袋到灭菌、接种等,食用菌栽培的四个主要环节,她反复揣摩,反复提问。施玉良老师说,好多届学员,我印象最深的是黄云,因为她不分课内课外,只要不懂或者模糊不清,无论什么时候,她都会问你!半年后,她的脑袋子“装满”了食用菌,回到了涟水。1991年春夏之交,她买来1吨棉籽壳、1000只罐头瓶以及锯末等,开始独立作业。第一次挖地窖,父亲出差,她和母亲挖了4天才挖好2个,结果睡了3天,膀子还是抬不起来。接着是拌料、蒸煮、消毒,第一批培养基蒸了30锅,而每蒸一锅至少需要12个小时,小黄云坐在灶堂前,困了,打个盹;累了,就站起来在原地跺跺脚,跳一跳。金针菇接种肘,天气很热,她的手在接种箱里忙着,汗流浃背,只能在身上蹭蹭,脖子上,腿脚上,蚊子一咬一个包,可她拍不得,动不得,钻心地疼痒……这一年,她尝到了汗水交织出来的甜头,只花了220元成本,就获纯利1700元!第二年,黄云决定扩大规模。她核算了一下,准备买16吨棉籽壳,经多方打听,这么多原料一时无法买到。3月8日,正是她的18岁生日。吃中饭的时候,她听说轧花厂正式开机生产,可以买到原料!她迅速放下筷子,让母亲为她招唤亲友,自己骑上自行车就往涟水城的北门赶。到了轧花厂一看,买棉籽的人已经排了一个很长的队。“僧多粥少”,供不应求。黄云找熟人,抢机口,下一点,等一点,等了4天4夜,只等了6吨多。后来她又赶往响水,一个人扛着几十公斤重的麻袋,自己装车,实在累得不行,就倒在工厂的走廊下“过上一把瘾”。几吨原料运回来,货刚下完,她就瘫在车箱里睡着了。这一年,她的4000袋灵芝、4000袋木耳、8000袋金针菇和8000袋平菇“事事发发”(4488),收入好几万小黄云“头发长”,见识也长,既精明,又机灵。前年9月,她从报上得知,河北一所职校办企业需要灵芝,而自己的近千斤灵芝正需一个大买主,于是,27日这一天,19岁的黄云只身一人背着100公斤灵芝样品,赶往河北省清苑县推销。10月3日,她卖完灵芝,在回程火车经过山东诸城时,无意间从车窗看到铁道边一堵墙上的一幅大广告牌:出售装瓶机、装袋机!她深知,如果还靠手工操作,将难以扩大自己的发展规模。想着想着,火车停了下来。鬼使神差一般,她下了火车,到处打听出售这些机器的地方。她忘记了火车只是沿线小站临时停靠,从而耽误了上火车,当她带着花了1500元钱买来的机器赶到家时,已经是10月6日的晚上。她捧着饭碗,一边慢慢地吃,一边听着广播。就在她若有所思之时,一则消息跑进了她的耳朵:泗阳一家食用菌厂加工灵芝 !这对她来说,不啻是一针兴奋剂。第二天一早,她顾不得10多天长途奔波的劳累,乘车赶往泗阳,在那里,她快刀斩乱麻,迅速与这家企业达成协议,联合生产灵芝酒,她提供灵芝,对方负责生产,一下子了却了她扩大灵芝市场的心愿。离开泗阳,她又花了2000元买下了一家倒闭食用菌厂的铁架子!黄云的精灵之处,还有她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她喜欢读报,喜欢听广播。一次,她在一张报纸上读到一则消息:浙江温洲一个叫王新民的人栽培食用菌,始终立足市场,得以。 稳步发展。读后,她就给王新民写信。不久,王新民回信了。他在信上说的16个字虽然人人都很眼熟,但对于黄云,却像一把智慧的钥匙: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好,人好我转。她琢磨了好半天,悟出了一个道道,要善于抓“季节差”,大家一哄而起就让,青黄不接时就上!黄云的经营路子就在实干中出台了:每当菜市上蘑菇、平菇“罢市”的时候,她的产品就随之上市,从而使菜市形成了一个不间断的四季“菇”链。1993年的一段时间里,涟水城的几个菜市上卖的、买的,都是黄云的黑木耳,这一年,仅此一项,黄云就净赚了1万元 !我们问起她近些年来有没有过失误和损失时,她露出了羞涩的笑容:“只有一次,就是和人家联合搞灵芝酒之初,损失了1000多元,不过,今年行情又一次看好,我还要搞!”如今,小黄云不仅有自己的原料渠道、而且远到南京、南通,近到临县的阜宁、响水、灌南等,她都有自己的销售网络,“菇”、“耳”不出门,自然就有小贩子上门抢购一空!正因为如此,她的家底也就铺得越来越大,去年,一家4口人栽培了“4个1万袋”(平菇、针菇、木耳、灵芝),收入少说也有七八万,而今年,她又扩大到4个3万袋!编后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皆财富。黄云是个有心人,在读书看报听广播时,她时刻主义捕捉信息;一则招生启事使她学到了食用菌哉毎技术;一条消息又为她我到了产品销售渠道;甚至火车道边的一块广告牌也为她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灵感……要致富,要成就一番事业,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固然重要,但只会苦干,不会巧干也很有可能会吃力不讨好。从这个意义上讲,黄云是聪明的,她牢牢紧握科技金钥匙,开启了事业成功的大门。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金厚勋
责任者
张广洋
责任者
周伟
责任者
黄云
相关人物
施玉良
相关人物
王新民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淮阴市
相关地名
涟水县
相关地名
无锡
相关地名
黄土地
相关地名
河北
相关地名
清苑县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
泗阳
相关地名
浙江
相关地名
南京
相关地名
南通
相关地名
临县
相关地名
阜宁
相关地名
灌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