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下海谈名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6540
颗粒名称: “刘三姐”下海谈名利
分类号: J912
摘要: 60年代初,随着电形《刘三姐》的公映,鲜花与掌声相伴,荣誉的光环一夜间罩在了花季少女黄婉秋头上。因扮演刘三姐,这位祖籍广东梅县的客家姑娘,17岁那年便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壮族歌仙刘三姐的化身。像任何一个染上“文革”色彩的艺术家一样,黄婉秋的生活岁月灿烂过,也暗淡过。
关键词: 电影演员 人物传记

内容

60年代初,随着电形《刘三姐》的公映,鲜花与掌声相伴,荣誉的光环一夜间罩在了花季少女黄婉秋头上。因扮演刘三姐,这位祖籍广东梅县的客家姑娘,17岁那年便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壮族歌仙刘三姐的化身。
  像任何一个染上“文革”色彩的艺术家一样,黄婉秋的生活岁月灿烂过,也暗淡过。22岁那年,“花神”变成了“牛鬼蛇神”。直到1985年才正式拿到平反证书。“期间所受的身心折磨,是一纸平反书所能诠释的吗?”初冬的一天,黄婉秋在她的寓所回忆起过去不堪言说。
  1991年10月,黄婉秋卸下广西歌舞团副团长一职,回到桂林,即着手组建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文艺团体——刘三姐艺术团。1992年12月,又成立了刘三姐企业集团(后改为刘三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借助刘三姐的声誉与经济手段结合起来,踏出一条以商养文、文商并举的企业之路。
  “刘三姐”代为招商,棋高一着。目前,刘三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属下,已有刘三姐艺术团、珠宝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旅行社、制药厂、花岗石制品厂等18个公司。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黄婉秋“下海”了,但是她并没有趁机捞一把。身为董事长,她不拿公司一分钱。她说,当初演刘三姐时没有想到要出名,当了董事长也没有想到要挣钱。一生中能够为社会留下点什么,也就死而无憾了。(诚摘自《南方日报》)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
黄婉秋
相关人物
刘三姐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广东
相关地名
梅县
相关地名
桂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