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谈形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6424
颗粒名称: 乘车谈形象
分类号: U492.4
摘要: 日前,笔者乘一辆个体户I中巴车去淮阴办事。一位老奶奶掏出身上仅有的4.5元钱交给售票员。售票员以还差1.5元为由,推老奶奶下车。一位身着军装的小伙子先是好言相劝:这么大年纪,差块把钱将就带着她吧,反正发了大财,也不在乎这一点...谁知,那使女售票员发火道:“发财又怎样,还有哪个嫌财发大的?”说着继续催老奶奶下车。
关键词: 客运 公路运输

内容

日前,笔者乘一辆个体户中巴车去淮阴办事。一位老奶奶掏出身上仅有的4.5元钱交给售票员。售票员以还差1.5元为由,推老奶奶下车。一位身着军装的小伙子先是好言相劝:这么大年纪,差块把钱将就带着她吧,反正发了大财,也不在乎这一点...谁知,那使女售票员发火道:“发财又怎样,还有哪个嫌财发大的?”说着继续催老奶奶下车。还是那位军人掏出1.5元钱,替老奶奶补了路费。俗话说,穷要穷得硬棒,富要富得干净。虽然这位售票员腰缠万贯,无可非议。但笔者认为,在满座的车子里竟因为少1.5元钱,就推老奶奶切下车,难免有损个体户的形象,使人联想起“为富不仁”这个词。至于那位老奶奶,常坐车的人又似曾相识,她们上车总是不买足额车票。我们不排除确有人买不起,也不能排除有人不顾老脸,能省一分算一分。归根结底还是穷,但人穷志不该短,偶而出门,还是带足车费好,给晚辈做个诚实的榜样,也不失老人的尊严。因此,“树形象”不权仅是干部、党员的事,也应该是每个淮阴人都要注意的问题。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效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淮阴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