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小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5941
颗粒名称: 书事小记
分类号: I267
摘要: 相识与不相识的作者的著作,三日两头地寄赠过来。家里逼仄的空间,便显见得到处堆着些书。来客有时会不经意地说上句“倒底是文人”之类的话,我便感到内疚,往往下意识地抹抹靠手边书堆上的灰尘。有时很想让受冷落的书们发挥点作用,比如自己懒怠,借给别人看看也是好的。可常常是人家要借的,我或则没有或则虽有而不愿轻易被借出去,而我极乐意人家来借阅的,则从来没人开口。
关键词: 散文 随笔

内容

相识与不相识的作者的著作,三日两头地寄赠过来。家里逼仄的空间,便显见得到处堆着些书。来客有时会不经意地说上句“倒底是文人”之类的话,我便感到内疚,往往下意识地抹抹靠手边书堆上的灰尘。
  有时很想让受冷落的书们发挥点作用,比如自己懒怠,借给别人看看也是好的。可常常是人家要借的,我或则没有或则虽有而不愿轻易被借出去,而我极乐意人家来借阅的,则从来没人开口。偶有家里有小孩的亲朋来为孩子找点书看,就热情而认真地翻找,虽说自己心里有数,已经翻过不少次,实在没有可供孩子读的书。
  也许是越“紧缺”越足以剌激“囤积”心理,一旦有了孙子后,便想及早为他储备一点书。去过几次书店书市,才知道“少儿读物”其实不少,扫兴的是,挑来拣去总选不出中意的,至今还只是陆续买回了《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那几部经典。没有想到,孙子尚未能读,自己倒先“还童”似的再度入迷,一本一本地“重读”着,仿佛自己决心要“重铸”一个孩童的心灵。这在我是有些例外的,即令伟人说过要读上五遍的《红楼梦》,我也不曾有过读第二遍的兴致,偶因写作需要,也不过查查个别章节。对优秀童话、寓言的独钟,莫非也是一种“回归”现象么?人进入老年确实容易往回想,尤其是神游梦回童年,包括复苏童年的阅读记忆。由于家学的关系,我幼时读的文学书籍不能算少,且更多的并非“少儿读物”。于今大多数记忆模糊了,并不像人家“幼学如漆”。唯有一些童话,记亿中清晰得很,不一定是名作,清晰中就凸现有一本《木偶游非洲》,至今没忘其中许多充满知识性、趣味性的情节和细节。那主人公既是个傻乎乎的木头人,又是个活泼泼的小精灵。他那事故迭起、妙趣横生的非洲之旅,竟就是孩子心灵、孩子世界的放大写照和微缩景观。
  正是如《木偶游非洲》这类书,加上一些我所酷爱的经典少儿读物,使自己一直对许多写给孩子们读的书很不满意而多少挑剔。我不敢对自己的鉴赏目光和选择标准过分自信,却以为至少对我们的少儿读物一律太缺少“孩子气”的反感,不是没有根据的。去年我应邀参加《春笋报》“小作家”征文评选,读了许多孩子的作品,最为突出的印象便是孩子们老腔老调得厉害,写“苦闷”、“孤独”、“人际隔膜”、“人生失落”的占了绝对多数。当时,透过这些作品去想象那一张张很稚气未脱的脸庞,禁不住感慨感伤起来。孩子这种过早的“成熟”,或有种种原因,然而,跟我们提供给孩子们的读物不能说没有很大关系。
  我真想在自己三日两头收到的赠书中,多有几本充分展现和高度张扬童心、童真的书,不只是留给孩子们,自己也一定会满怀兴致地加以品味,充满虔诚地认真拜读。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毓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非洲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