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莲和余叔叔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5466
颗粒名称: 陈红莲和余叔叔的故事
分类号: D924.34
摘要: “大姐,现在我在江苏泗阳,被余叔叔一家收留,我在这里很安全,余叔叔待我比自己的女儿还亲……”。4月19日,当云南少女陈红莲和安徽的堂姐接通电话时,这名在异乡生活了半个月的姑娘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对着话筒泪如雨下。4月3日凌晨2点,泗阳县庄坏乡小园村余学才夫妇被一阵乒乒乓乓的摔物声和一个女孩声嘶力竭的哭叫声惊醒。
关键词: 侵犯人身权利 拐卖妇女

内容

“大姐,现在我在江苏泗阳,被余叔叔一家收留,我在这里很安全,余叔叔待我比自己的女儿还亲……”。4月19日,当云南少女陈红莲和安徽的堂姐接通电话时,这名在异乡生活了半个月的姑娘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对着话筒泪如雨下。
  4月3日凌晨2点,泗阳县庄坏乡小园村余学才夫妇被一阵乒乒乓乓的摔物声和一个女孩声嘶力竭的哭叫声惊醒。41岁的余学才不知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忙穿衣起床,开门看个究竟。哭声是从邻居张家传出的。余学才来到张家,问张某怎么回事。45岁的张某说,这姑娘是他花3900元刚从人贩子手中买来为“妻”的。老余一听便急了: “你好糊涂啊 !怎么能花钱买老婆?这姑娘只有十八九岁,不要说做你的老婆,就是做你的女儿也小了点。”一席话,说得张某低下了头。余学才当机立断,喊来母亲和妻子照看姑娘,他拉上张某追赶人贩子。
  钱从人贩子手中要回来了,而被骗来的陈红莲身无分文,面对陌生的环境,坐在张家门前凄惨地哭着,引来一群人围观。余学才挤进人群内,对她说:“姑娘,如果你信任我,就到我家去,我有一个和你同龄的女儿,我会保护你的安全。”陈红莲望着这位善良的苏北农民,“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
  陈红莲来到余学才家后,余家把最干净的堂屋西房间让她住,看到她衣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余学才妻子潘家萍把大女儿的新衣服拿来,让她穿上,怕她一人居住出意外,晚上潘家萍就和小陈姑娘住在一起。为了保证陈红莲的人身安全,白天余学才夫妇轮流下田劳动,总有一个人时时守护着陈红莲。余学才在家庭经济不太宽裕的情况下,买来鱼肉和新鲜蔬菜,让妻子做可口的饭菜给她吃。陈红莲情绪稳定后,余学才根据她所提供的地址姓名,发两次电报给小陈远在云南寻甸县的父母,挂两次长途给她在安徽的堂姐。4月7日,一伙身份不明的人来到余家要人,对此早有防范的余学才喊来村上20多个年轻人,对这伙人说:“陈红莲是在我家,你们想叫我把她交出,办不到 !”这伙人一见老余这阵势,不敢久留,悻悻而去。4月12日晚,两个陌生人又敲开了余学才家的门,他们把老余拉到一旁,悄悄地说:“老余,这云南姑娘又不是你女儿,我们给你6000元钱,人让我们带走吧,只要我们不声张,谁也不会知道。”在唾手可得的金钱面前,余学才气愤地说:“陈红莲是和我无亲无故,我既要救她,就救到底。在我家一天,就要一天对她的安全负责.不要说给6000,就是给6万我也不能不要良心。”看到余学才态度坚决,来者只得失望地走了。
  4月19日,笔者赶到小园村余学才家采访,主人连连摆手说:“不要写我,人与人之间总要讲点良心。”即将踏上回乡路的陈红莲告诉笔者:“余叔叔全家待她真是太好了,今生今世,我会永记他们全家人的恩情。” (姬贵扬)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姬贵扬
责任者
陈红莲
相关人物
余学才
相关人物
潘家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江苏
相关地名
泗阳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
安徽
相关地名
寻甸县
相关地名
小园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