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仔到猪场“老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5457
颗粒名称: 从打工仔到猪场“老板”
分类号: F241
摘要: 在新响公路上林南桥向北百米远的路西边,可见到一幢幢排列有序的砖石结构房屋。细细一数,约有20多间。寻问当地的老百姓,他们会马上告诉你:这里是远近出名的科技养猪能手一一季祥富的猪场。走进猪场,所见到的是一种与传统习惯截然不同的养猪方式:猪舍与人的住房一样高大,宽9米,檐高7.5米,多间通梁,里面建有两排一格一格的小圈,两排圈中间留有小道,供饲养员行走。
关键词: 劳动经济 农业养殖

内容

在新响公路上林南桥向北百米远的路西边,可见到一幢幢排列有序的砖石结构房屋。细细一数,约有20多间。寻问当地的老百姓,他们会马上告诉你:这里是远近出名的科技养猪能手——季祥富的猪场。
  走进猪场,所见到的是一种与传统习惯截然不同的养猪方式:猪舍与人的住房一样高大,宽9米,檐高7.5米,多间通梁,里面建有两排一格一格的小圈,两排圈中间留有小道,供饲养员行走。整个猪舍卫生措施特别严格,除饲养员外,其余人员一般不得进入猪的生活区,猪舍内不见任何垃圾,闻不到任何异味。夏季把猪舍四周气窗打开,里面凉风习习;冬季,猪圈配有取暖灯,确保达到猪的生长温度。猪的饲料品种繁多,大猪与小猪、公猪与母猪等所喂饲料的配方各不相同。猪圈内饲养的生猪都选用太湖、长梅、苏梅等优质良种。猪场备有翻斗车、潜水泵、饲料机等现代猪场所需的机械设备,共投资达40多万元。猪场招聘7名工人。现存栏公猪、母猪及苗猪达300多头。饲料生产、生猪防疫等都可在猪场内完成。
  季祥富原对科技养猪一窍不通。他曾到上海宝山猪场打工,由于勤奋好学很快成为养猪内行。他在3年打工和之后独自承包一家猪场的2年多时间里,记下了2万多字的科学养猪笔记。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1992年,经宝山区畜牧主管部门考核,获得了兽医合格证。同时,又通过猪场的承包实践,季祥富对猪场的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上海打工的日日夜夜,季祥富就萌发学好技术回家乡办猪场,带领乡领养猪致富的愿望。
  1993年初,他回老家灌南县张湾乡林南村,选择一块紧靠路边的50多亩土地准备建猪场。当季祥富说出这一想法时,立即得到乡党委书记于长渠、乡长成东瑛等领导的赞同,并给予大力支持。他参照上海猪场的各种技术标准,拿出全部的积蓄,于1994年初,开始建猪场。
  去年,季祥富的猪场出售成品猪200多头,苗猪800多头,获利近8万多元。今年,季祥富可望获利15万多元。
  季祥富在办猪场养猪的同时,积极向乡邻传授养猪技术,帮助发展养猪业。邻近三口乡的村民张龙华想通过养猪致富,季祥富于去年4月份赊给他苗猪近30头,使张龙华当年获利1.5万元。季祥富凭着兽医技术,义务为群众养猪防病治病服务。小窑乡的养猪专业户张玉俊饲养的20多头猪得了急病,危在旦夕,季祥富得知后,很快医治见好,避免损失5000多元。一年多的时间里,季祥富先后接待前往学习的干群达1800多人次、支持群众养猪达500多人次,仅扶持一次饲养5头猪以上的群众就达20多户、为群众养猪诊治疾病达600多次,从未收取手续费。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勤
责任者
李兵
责任者
金兵亭
责任者
季祥富
相关人物
张龙华
相关人物
张玉俊
相关人物
成东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太湖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灌南县
相关地名
张湾乡
相关地名
林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