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建高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5127
颗粒名称: 夯实基础建高楼
其他题名: ——淮阴县加强农业工作访谈录
分类号: F303.3
摘要: 四月初,《淮阴日报》连续报道了全市各地各行业各部门重视农业、狠抓农业、支持农业的消息,同时刊登了《把农业真正放在首位》、《唱好支农大合唱》、《农民是振兴农业的内因》等评论员文章,为淮阴发展农业鼓与呼,那么,作为身在农业第一线的县、乡、村干部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呢?
关键词: 城乡建设 乡村道路建设

内容

四月初,《淮阴日报》连续报道了全市各地各行业各部门重视农业、狠抓农业、支持农业的消息,同时刊登了《把农业真正放在首位》、《唱好支农大合唱》、《农民是振兴农业的内因》等评论员文章,为淮阴发展农业鼓与呼,那么,作为身在农业第一线的县、乡、村干部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呢?笔者就此走访了淮阴县的部分干部。
  盛毅乡(县农工部长)发展农业就好比要建大楼,先得夯实基础。基础牢固了,才能做成四化这篇大文章。四月五日,《淮阴日报》发表了题为《把农业真正放到首位》的评论,其中讲到,“农业放到首位,关键在落实°”真是一锤敲到了鼓心上。农村工作千条万条,抓好落实党在农村的政策是第一条。今年,我县农村工作的核心,就是从两个方面狠抓落实不放。一是从政策上对农业实行倾斜的落实。在已签订的春订合同中,总筹款的33%用于向农田基本建设、统一供应良种、发展农业机械化、无电村通电、乡村道路建设的投入,总金额达1110万元。二是抓好三项农村具体工作的落实,在发展专业大户、专业村、基地乡上下功夫。
  赵克亮(县农业局长)读了四月六日《淮阴日报》的评论《唱好支农大合唱》,深感问题切中要害。用假化肥、假农药、假良种坑害农民的案件,今后还可能发生。在“支农大合唱”中,我们农业部门的农技、种子等部门,要主动与其它涉农部门配合,当好领唱员,确保粮食单产超历史的目标实现。
  陆士荣(县开发局长)我县目前有低产田27.8万亩,中产田77.2万亩,改造任务十分繁重。近几年,先后投入1200多万元,新增农业生产总值1.08亿元。“唱好支农大合唱”,我们就是要把开发计划落到实处。今年,我们加大了投入力度,下决心一年完成两年任务,额定投资600万元,一期工程6月完成。全年计划完成后,项目区内人均至少可增加收入80元。
  侯继海(南陈集乡乡长)“加强农业这个基础”的工作,我们乡政府首当其冲。实践证明,农民不需要空洞的口号,要我们为他们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今年,我们搞了村情、组情、户情调查,帮助农民制定了发展加工大户、专业村组的计划,以科技兴农为龙头,帮助农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主导产业。这些实事,农民欢迎,行动也快。今年全乡工农业产值超亿元、人均增收200元,纯收入超千元的目标有把握变成现实。
  张礼香(南陈集乡梅畅村党支部书记)《淮阴日报》评论《农民是振兴农业的内因》,不仅使我们感受到了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我们农民的关心,对农业的重视,而且鼓起了我们大打农业翻身仗的信心。评论说土地能够产出“金娃娃”,这是一句实情话。我们村就是靠种、加、养一条龙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村富民路。我们村有加工山芋粉丝的传统,但那时是小打小闹,换几个零用钱。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大胆地把这项副业推向规模经营,首先引进山芋良种,亩产增加了三倍达4000公斤,又引进机械设备。实现淀粉加工半自动化,鲜山芋日加工量达400吨。户均加工粉丝3吨以上,总产量900余吨,户均收入超万元,人均2100元。山芋渣是喂猪的好饲料,我们又推广科学养猪。全村户均养猪6头,年出栏肥猪1000头, 出售苗猪1200头,人均收入又达600元。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文海
责任者
赵克亮
相关人物
陆士荣
相关人物
侯继海
相关人物
张礼香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淮阴县农工部
相关机构
南陈集乡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淮阴县
相关地名
盛毅乡
相关地名
南陈集乡
相关地名
梅畅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