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企业破产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5093
颗粒名称: 特困企业破产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分类号: F271.4
摘要: 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进破产,破旧立新,先死后活,这是特困企业摆脱困境的最佳选择。特困企业实施破产需要从宏观上把握哪几个问题?笔者认为:一、时机问题。目前是特困企业破产的最佳时机。理由有四条;第一,《破产法》提出了要解决好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的问题,为实施破产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 企业经济 破产

内容

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进破产,破旧立新,先死后活,这是特困企业摆脱困境的最佳选择。
  特困企业实施破产需要从宏观上把握哪几个问题?笔者认为:
  一、时机问题。目前是特困企业破产的最佳时机。理由有四条;第一,《破产法》提出了要解决好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的问题,为实施破产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法律依据。第二,国家为了发展市场经济,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地区和企业先行一步,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国家已决定拿出70亿元的呆帐准备金用于十八个城市的破产试点。第三,为了处理破产企业的某些问题,国家制订了优惠政策。如银传(94))34号文件规定,破产企业的“资产转让和拍卖所得首先用于安排好职工的遣散、转业、培训和基本生活”。第四,群众的承受能力有了增强。
  二、破产的幅度问题。沭阳县的国有工业企业符合法定破产条件的不在少数。但这决不是说这些企业都一下子可以宣布破产。在确定破产幅度时起码应考虑两个因素:第一,社会的震荡程度。第二,银行的承受能力。政府在破产工作上要把社会震荡程度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加以考虑。破产造成一定程度的震荡是很难避免的,但经过妥善工作是可以减缓和逐步消除的,不至于引起“天下大乱”。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可否概括为这样三句话:不要怕震荡,力求少震荡,最好不震荡。所谓银行承受能力问题,是因为破产企业的债务主要是银行贷款,而银行可以用来冲销呆帐、坏帐准备金的数量少得可怜。除此之外的银行资金七成左右是城乡居民的储蓄,如果银行的损失触及到储蓄这个层次上,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
  三、操作问题。要注意三个内容:第一,领导问题。决定企业是否破产,除了按法定程序进行外,当地党政组织参与工作全过程,在重大问题上一方面支持法院独立工作,另一方面又参与决策和拍板,并卓有成效地组织方方面面打好总体战,这在当前的情况下是极为重要的。第二,银行的介入问题。笔者认为,在实际操作中,既要把银行当作债权人又不把他当作一般的债权人看待,在重大问题,特别是在财产的评估、作价、分配等问题上,当地法院可征求有关银行的意见,考虑和采纳其合理的建议,这样既不违背现行法规,又有利于统一债权人之间的意见,推动破产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三,职工安置问题。这是整个破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可否考虑在就地自救为主的情况下,拓宽渠道,大胆创新,网开八面。安置的费用要控制,既要考虑到上面的有关规定,借鉴外地的做法,更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资产和当地财力状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从严从紧掌握,一方面尽量减少债权人特别是银行的损失,另一方面,又能使破产企业的职工,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生活有着,就业有路。
  (作者为中共沭阳县委副书记)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允乐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中共沭阳县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沭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