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4754
颗粒名称: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并列题名: 《人民日报》同时发表社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分类号: K827
摘要: 根据中组部、中宣部决定,市委组织部于4月8日发出传真电报,要求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学习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一一孔繁森同志,促进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4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一一孔繁森》,同时发表社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孔繁森同志生前是西蔵阿里地区地委书记。他两次赴蔵,历时十载,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去年11月不幸以身殉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奋斗之歌。
关键词: 人物传记 社会政治人物

内容

编者按根据中组部、中宣部决定,市委组织部于4月8日发出传真电报,要求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学习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 孔繁森同志,促进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
  4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 孔繁森》,同时发表社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孔繁森同志生前是西蔵阿里地区地委书记。他两次赴蔵, 历时十载,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去年11月不幸以身殉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奋斗之歌。人民群众热爱他、敬佩他、怀念他、学习他,称他为“新时期的雷锋”、“九十年代的焦裕禄”。
  1993年4月4日,孔繁森告别拉萨赴阿里上任。
  孔繁森先后两次进藏,这时已在高原工作6年。按说,他现在应该东进返乡。然而,他却接受了一项更艰巨的任务,驱车向西,奔赴自然条件更恶劣的地区,挑起阿里地委书记的重担。
  孔繁森1944年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参军、入党,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当肘担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欣然赴藏。
  为了寻找阿里的发展优势,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雪域高原上留下了他的深深足迹。
  1994。年初,正当孔繁森带领全地区人民为实现阿里发展的宏伟蓝图而奋斗时,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里高原。
  漫天犬雪,吞没了农田、牧场和村庄。
  “立即行动起来 !到灾区去,到群众中去,组织抗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在孔繁森的带领下,地委、行署迅速组织了十多个工作组分赴各灾区。厚厚的积雪封死了道路,他们就用铁锹挖,用汽车碾。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尽快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灾区。
  在革吉县和改则县,孔繁森目睹了暴风雪给牧民造成的严重危害:大片大片的牧草被冰雪覆盖,成群成群的牲畜因冻饿而死,许多群众陷入缺衣少粮的困境。
  孔繁森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妈把外衣脱给了在风雪中哀嚎的小羊羔,自己却在摄氏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中冻得瑟瑟发抖,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用手捂住脸,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来,猛地转身回到越野车上脱下自己的一套毛衣毛裤,递给那位老阿妈。老阿妈伸出已经冻僵的双手,接过那还带着体温的毛衣,嘴唇颤抖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当时在拉萨任副市长的孔繁森立即赶赴灾区。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三个失去父母、无家可归的藏族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哭喊着扑到他的怀里。孔繁森抚慰着三个孩子:党,就是你们的亲人。一定会让你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还要送你们上学。他嘱咐当地干部务必要安置好这三个孩子。孔繁森紧张地忙于救灾,也_直牵挂着三个孩子。不久,他再次来到羊日岗乡,决定亲自承担起抚养这三个孤儿的责任。
  一个人孤身在外,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辛苦和劳累可想而知。晚上,工作了一天的孔繁森回到家,先要给孩子们做好饭菜,然后再教他们读书认字。夜里,就和孩子们挤在同一张床上。那时,曲尼12岁,曲印7岁,贡桑只有5岁,睡觉时经常把尿撒在床上,他就不厌其烦地换洗床单。节假日,只要有空,他总要带孩子们去商店、逛公园,给他们买衣物,陪他们玩,就像对待他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
  一天深夜,曲印突然肚子疼得“唉哟,唉哟”叫个不停。孔繁森从睡梦中被吵醒,他爬起来给曲印吃了药,可还是不行,孔繁森着急了,背起孩子直奔医院,整整忙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疲惫不堪地回来。
  看到孔繁森一人抚养三个孩子负担太重,拉萨市市长洛桑顿珠领走了曲尼。
  1993年春的一天,孔繁森悄悄来到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要求献血。护士看着他已经斑白的鬓角,婉言劝道:“您这么大年纪了,不适合献血。”孔繁森连忙恳求道:“我家里孩子多,负担重,急需要钱,请帮个忙吧。”护士见孔繁森如此恳切,只好同意他的请求。
  殷红的鲜血,从孔繁森的体内缓缓流进针管,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鲜血,是从一位日夜操劳的领导干部的血管里流出的血 !孔繁森生活极其节俭,经常吃的是白饭就榨菜,工作一忙,开水泡馒头和方便面也是常有的事。他穿的许多内衣打着补丁,连块香皂都舍不得买。每次去拉萨回阿里,他总要买上一些价格低廉的生活日用品,因为有地区差价,这样可以省点钱。孔繁森对自己,就是这样节俭、吝啬,而对他人、对藏族同胞,却是那么慷慨大方。在西藏工作近10年时间,他几乎没有往家里寄过钱,省下的工资,大部分花在蔵族群众身上。为此,他曾多次流露出对家人的内疚之情。但为了帮助那些有困难的藏族同胞,他只好委屈自己的家人。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彊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在一场车祸中不幸殉职,时年50岁。噩耗传到阿里,传到拉萨,传到山东,人们简直不敢相信。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钱款——八元六角;一是他的“绝笔”——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雷锋
相关人物
焦裕禄
相关人物
孔繁森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西蔵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
聊城
相关地名
和村庄
相关地名
革吉县
相关地名
改则县
相关地名
拉萨市
相关地名
新彊塔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