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振兴农业的内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4715
颗粒名称: 农民是振兴农业的内因
分类号: F320
摘要: 大量事实表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已经对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形成了共识,他们急农业所急,想农民所想,这是振兴农业的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振兴农业的内因是谁呢?是广大农民。农民也应与党同心,为国分忧,合时代节拍,奏最强音符,为发展农业作贡献,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民问题

内容

大量事实表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已经对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形成了共识,他们急农业所急,想农民所想,这是振兴农业的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振兴农业的内因是谁呢?是广大农民。农民也应与党同心,为国分忧,合时代节拍,奏最强音符,为发展农业作贡献,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今天,本报发表的一组农民如何种田的消息,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发展农业的重大举措已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拥护,可以说,这些农民在振兴农业方面带了个好头。
  土地能够产出"金娃娃"。一度时间,部分农民曾产生过这样的想法,认为种田致不了富,发不了家,只有打工、经商才能赚大钱,于是,相当一部分青壮年便弃田打工经商去了,在家“留守”的,仅仅是些 "三八"、"六一”部队,由于力不从心而靠天收,胡种田,因而导致部分良田荒芜,收获甚微。这里,我们并不否定外出打工经商,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但是,作为农民,以农为本,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我们所说的农业,已是现代大农业的内涵了。很乡事实证明,种田可以发家致富,宿迁市仰化乡农民王恒峰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承包了村里25亩荒地搞立体种植,仅去年一年纯收入就达5.6万元。据悉,该乡有80%的农民靠种田发了家,人均收入都在千元以上。最近,该乡800多名外出打工的农民纷纷返乡忙春耕。这一事实充分证明:种田也能发家,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
  那么,怎样使有限的土地产生出无限的经济效益呢?首先,不惜劳力投入。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要消除过去“不思进取”、“小富即安”,满足于“一日三餐有饭吃”、“一个月忙过年,三个月忙种田,闲时忙赌钱”等陈规陋习,下大力气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出力流汗;其次是资金投入。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不断落实,近年来农民手中有了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农民不是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増添农业发展后劲上,而是在建房、婚丧嫁娶等方面相互攀比,超前消费,这种现象同样对种好田不利,应该加以纠正。要把钱用在农田基本建设上,用在改善种田条件上,只有高投入才有高产出,才会有更丰的收获;第三,是加靠传统农业和老经验种田不行的。君不见,那市场上出现的大量反季节的蔬菜正是科学种植的结晶,实践证明,农民掌握科技之日 。必定是农业振兴之时;第四,加强信息投入。如果不了解市场行情,不围绕市场转,那么,发展“三高”农业也。
  是一句空话。可见,做一个信息灵、技术精、有文化、懂科学的新断型农民已势在必行。
  最近,中央省市相继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措施,从上到下真正形成了强烈氛囲,这向人们昭示:农业的春天到了 。广大农民应抓住这一大好春光,克服陈规陋习和传统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这块希望的田野上播种更加辉煌而灿烂的希望。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机构

党中央国务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宿迁市
相关地名
仰化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