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草湾文化与青莲岗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4656
颗粒名称: 下草湾文化与青莲岗文化
分类号: K871.13
摘要: 淮阴这块古老的土地,有着十分悠久的文化传统,很早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早在1200—1500万年前,在淮阴地区的西部高冈地带,就有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的活动。70年代末,在泗洪县天岗湖乡境内的松林庄,发现了古猿的牙齿和其他古生物化石,后来又在郑集发现一块有三枝牙齿的下齿床化石,经专家鉴定,确定为早期灵长类动物化石,并定名为“江淮宽齿猿”和“江淮古猿泗洪种”,后者可以上推至1900万年前。
关键词: 文物考古 石器时代

内容

淮阴这块古老的土地,有着十分悠久的文化传统,很早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早在1200—1500万年前,在淮阴地区的西部高冈地带,就有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的活动。70年代末,在泗洪县天岗湖乡境内的松林庄,发现了古猿的牙齿和其他古生物化石,后来又在郑集发现一块有三枝牙齿的下齿床化石,经专家鉴定,确定为早期灵长类动物化石,并定名为“江淮宽齿猿” 和“江淮古猿泗洪种”,后者可以上推至1900万年前。这是继云南的开远古猿和禄丰古猿之后的第三个重大发现,为研究人类进化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1954年初,在泗洪县南部的下草湾还发现过一段人类股骨化石,属更新世晚期,距今约为四五万年,是迄今为止在江苏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古人类化石。后来,在这里又陆续发现了66种动物化石群,证明这里在四、五万年前就已经具有适宜古人类活动的自然和生活环境。考古学界把这里发现的文化群落称之为“下草湾文化”,成为古人类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类型。
  而在这一发现之前,1951年考古学家在淮安市宋集乡的青莲岗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一处文化遗址,这里发掘出的文物中,陶器以粗砂和泥质红陶为主,灰陶和黑陶次之。流行三足器和圈足器,也有平底和圜底器。另外,还有石器类的石铸、石斧、石锄、纺轮等。当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渔猎和采集仍占一定地位。专家认为这一文化遗存代表了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发展状况,是长江和淮河下游文化发展状况的典型表现,因此命名为“青莲岗文化”。1987年,又在沭阳县的万匹乡发现了一处文化遗址,此外还在涟水、宿迁、泗阳、泗洪和金湖等地发现了一些文化遗址,都属于这一文化类型。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基本含义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出来的事物,它是使人类摆脱对自然的依赖而迈出的重要一步。从这一意义上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诞生于某一种特定的文化之中,这种文化对人的一生的生活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从下草湾文化到靑莲岗文化的演变,我们看到了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创造能力,同时也可以看到淮阴先民在磨制石器、烧制陶器和从事渔猎农耕的生存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精神及为人类的发展所作出的积极的贡献。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魏家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淮阴
相关地名
泗洪县
相关地名
松林庄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
江苏
相关地名
淮安市
相关地名
宋集乡
相关地名
长江
相关地名
淮河
相关地名
沭阳县
相关地名
万匹乡
相关地名
涟水
相关地名
宿迁
相关地名
金湖
相关地名
靑莲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