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平和他的「呓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4651
颗粒名称: 王正平和他的「呓书」
分类号: K828.1
摘要: 像说梦话一样书写文字符号,恐怕全国只他一个人。他“呓书”(实际是他独创)的文字,在不清醒状态下进行,却令清醒者赞叹不已。他的“作品”已流传出村、出场、出县、出省。这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精瘦的脸上挂满了皱纹;个不大,踮起脚尖也不足1.7米高,有些驼背。他用手势比划着告诉我们说,他今年49岁。旁观者插话介绍说他是周南村第四村民小组的组长,和人民公社时小队长一样大的干部。
关键词: 人物传记 农民传记

内容

像说梦话一样书写文字符号,恐怕全国只他一个人。他 “呓书”(实际是他独创)的文字,在不清醒状态下进行,却令清醒者赞叹不已。他的 “作品”已流传出村、出场、出县、出省。
  这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精瘦的脸上挂满了皱纹;个不大,踮起脚尖也不足1.7米高,有些驼背。
  他用手势比划着告诉我们说,他今年49岁。旁观者插话介绍说他是周南村第四村民小组的组长,和人民公社时小队长一样大的干部。
  十六岁那年,半昏半醒34年前,王正平家里有8口人: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嫂嫂、妹妹、侄子,还有他本人。那年他才15岁,正是童心十足的时候。
  就在王正平16岁那年,病魔接二连三地夺走了王正平奶奶、父亲、母亲、嫂嫂和年幼的侄子的性命。
  失去五位亲人后,前村后邻说他家有鬼,王正平根本就不相信。他父母亲得病后,请过巫婆也求过神汉。巫婆神汉都夸下海口,可以把两位病人身上的“鬼”赶走,包治包好。可两位病人偏偏都死在巫婆神汉在场的时候。所以王正平最恨巫婆神汉,更不听“鬼”话。
  重复的刺激,使16岁的王正平渐渐地成了疯子,整日东跑西奔,头发散乱着,衣服也撕成了破布条,见人连一句话也不说。
  疯了的王正平心里还在想读书的事,把希望珍藏在心底,他经常从睡梦中笑醒过来,从床上跳到地上,拍着巴掌,大喊大叫:“我会了,会了 !”有点像医学上讲的夜游症。
  他哥哥问他:“你会什么啦? ”他两眼呆痴痴地望着山墙,望着从山墙裂缝中透进来的比黑沉沉的室内亮些个的夜色,一言不发,倒头又睡。
  半昏半醒时,开始呓书 -忽然有一天,16岁的王正平开始“呓书”。他歪歪斜斜地跑到离家不远的街上,死皮赖脸地找商店营业员讨要些包商品的破纸头,又跑去找大、小队会计讨要旧毛笔,人前人后,一边书写一边大声诵读,津津有味。直到现在,王正平还依稀记得当时的情景。他坚持说他当时心里并没全乱,甚至说他当时也知道自己精神有些不正常,只是不能自控。
  有人笑话他。别人看得起也好,看不起也罢,王正平只管走自己的路,坚持写他那别人看不懂的文字符号。他整整写了13个年头。13年间,王正平捡来别人用后扔掉的旧毛笔,当作金不换;捡来别人用过的废纸头,当作玉帛;把锅底灰铲下来兑上水当墨汁使。
  二十九岁那年,他不疯了那是在王正平经受13年痛苦折磨之后。王正平才完完全全被庄邻老少公认为不是精神病人,才真正享受到正常的人生。
  他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小家庭的温馨熨平了他心头的伤痛,也“泯灭”了他那“呓书”的欲望。他不再动不动就去写他那别人都不认识的文字符号。尽管他那“独创”的文字符号在他笔下已经定型,每个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已基本固定,而且确实写得挺好看,可当精神病好了,大脑完全清醒了,连他自己也不认识他精神病期间写的那些“呓书”了。
  有一天,一个好开玩笑的庄邻要王正平再写他发病期间写的那种“字”时,王正平自己也出于好奇。下意识靠着一种意念强迫自己精神再回到从前那半昏半醒的状态,竟又能提笔写他的“呓书”了 。所不同的是,他当时写的“呓书”比他发病时写的“呓书”更有条理性,更能充分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
  于是乎,县内县外、省内省外,不少人都专程赶来求王正平用“呓书”为他们家写中堂。每写一次,王正平都得靠意念把自己精神逼退到半昏半醒状态;每写一次,王正平都要大汗淋漓;每写一次,王正平都等于承受一次精神折磨。但他一般不拒绝人家的请求。
  接受采访时,他挥毫泼墨今年3月,我们去采访他。陪同我们采访的有王正平所在畜牧场党委政工科长、团委书记、文化站长等。为了探个究竟,我们请求王正平现场“呓书”。只见他如气功师发功一般,双目闭合,倒抽冷气。那是他在调动意念。大约两分钟过后,王正平如同醉酒一般,面红耳赤,颈部青筋膨胀,双眼猛地睁开。
  边上的人连忙铺纸、端墨、递笔。王正平半昏半醒之中接过毛笔,悬腕疾书。几分钟后,两张大红纸就被王正平写完。
  我们请王正平把他写的“呓书”翻译成现代汉语。王正平一本正经地把刚才写的“字”翻译给我们听,讲得头头是道。我们忙作记录。因为一旦清醒过来,他就不翻译了。据说清醒时他自己也不会翻译。一阵折腾之后,王正平满脸都是黄豆粒大的汗珠。站在一边的村党支部书记说:“他每次为人家写‘字’,都是这样痛苦。简直如害一场大病。”从我们现场掌握的王正平“呓书”的情况看,其运笔是能显出几分功底的,写出的“字”也是有规律的,只是在表情达意上有的地方我们暂时还不能接受。他的“呓书”比他平时写的汉字漂亮得多。然而,王正平写的这“字”究竟能否得到专家肯定,那还是以后的事。眼前人们不解的是:为何他清醒时就不能写也不会翻译? 刘朝文许贤祥/文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朝文
责任者
许贤祥
责任者
王正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周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