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民心工程 架设金色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4175
颗粒名称: 构筑民心工程 架设金色桥梁
其他题名: 涟水县发展民政事业记略
分类号: D632
摘要: 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涟水县民政事业蓬勃发展,令全省、全市的同行刮目相看。奋战在这里的民政战线上的广大职工,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逼、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从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出发,坚持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以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以提高扶贫、救灾救济、五保供养,有奖募捐、社会养老保险、殡葬改革以及发展民政经济总体水平为目标,奋力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87年以来,该县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养老保险先进县”、“拥军优属先进单位”、“五保供养、有奖募捐先进单位”等十多项全国。
关键词: 国家行政管理 民政工作

内容

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涟水县民政事业蓬勃发展,令全省、全市的同行刮目相看。奋战在这里的民政战线上的广大职工,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逼、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从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出发,坚持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以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以提高扶贫、救灾救济、五保供养,有奖募捐、社会养老保险、殡葬改革以及发展民政经济总体水平为目标,奋力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87年以来,该县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养老保险先进县”、“拥军优属先进单位”、“五保供养、有奖募捐先进单位”等十多项全国。全省和全市的先进称号。
  一、发展经济,夯实基础,增强民政实力。
  有人认为,民政工作只是单纯的部门工作,民政工作的任务只是发发钱、拜拜年的软任务。涟水县民政局的职工却不是这样认为。近年来,局长陈德仁经常引导大家用全新的观念认识民政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从事民政工作的同志不仅要会拜年,会发钱,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两个文明”一起抓,怎样去挣钱。他们把广辟财源,大力发展民政经济作为民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三管”齐下,“三轮”并转。一是积极创办以安置残疾人就业为主的福利企业。目前,全县福利企业已发展到33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看好,其中,益民印刷厂在印刷市场竞争激烈、资金不足、残疾人比例较大的情况下,1994年仍创产值30多万元,利税6万多元,各项经济指标比上一年翻一番,创全县福利企业乃至印刷行业“人均效益”之最。这一年,该企业每个职工上浮一级工资,厂长周明也因此受到县政府和县局的嘉奖。二是大力发展乡镇敬老院的院办经济。敬老院是养老人的场所,要不要抓经济?该局党组全体同志一致认为:养老理所当然,抓好院办经济工作势在必行。于是,全县32所乡镇敬老院的院办经济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兴办起来。他们组织院内老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等,做到以副养院,以工补院,既改善了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又不同程度地减轻了政府和群众的负担。1992年全县院办经济收入达94万元,1993年达110万元,1994年实现151万元,今年将努力达到167万元。为使院办经济健康发展,该县民政局每年初都要召开乡镇民政工作会议,专门讨论制定院办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各自的任务和奖惩办法。1994年。,该局为各乡镇敬老院制订的“饲养百头猪、百只鸽、百只甲鱼,植百棵银杏,建百平方米蔬菜大棚”的“六百”工程规划,不仅得到了落实,而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岔庙乡敬老院农副工项目达23项。该院现已达到屋上有鸽,河塘有鱼,院内有蔬菜大棚,院外有百只鹅鸭。去年院办经济纯收入3.8万元。蒋庵乡敬老院不仅饲养家禽,还大力发展特种养殖,院内的甲鱼一项收入可达10万元。三是大搞福利彩票销售活动。近年来,该县民政局顺应市场经济大潮,将福利彩票的销售推向市场,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民政经济。他们利用国家给民政部门独家发行福利彩票的优惠政策,每年在春节、元旦前后,都组织了福利彩票销售活动。1994年元旦前后40天时间销券。320万元,获得了可观的福利基金,因此受到了省市募委会、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的表彰,民政经济的发展为民政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自1992年以来,该县32个乡镇敬老院的院容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建瓦房198间,楼房5幢,围墙2570米,花池20个,铺水泥路面450平方米,实现了瓦房化、围墙化、乐园化。有2个院达到了省级文明敬老院的标准,7个达到市级文明敬老院标准,16个达到了县级文明敬老院的标准。该局的办公、住房等条件也同样得到了改善,十多年前,该局只是借优抚招待所一幢平房办公,而今天,住宅楼、福利楼已拔地而起,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突出重点,狠抓难点,强化社会保障。
  近年来,灌水县民政局从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责和任务出发,把做好五保供养和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布为民政士作的大事来抓。目前,该县32个乡镇敬老院都设有1名院医,1至2名服务员,3至5名管理员。五保老人的生活经费每年由乡镇按时足额筹集,解决了老人们的住房难、生活难、治病难等问题。各乡镇还建立了五保服务中心,散居的五保老人和在院内一样,不愁吃,不愁穿,五保工作连年受到省、市、县的表彰。
  多年来,该县民政局为强化时五保工作的领导,提高五保工作的服务水平,帮助各乡镇建立了五保工作服务网络。由,乡、镇长、民政助理、农经助理、敬老院长等人组成的五保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月对五保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并设立检查记录卡。每年年初,该县民政局召开一次五保工作专题会议,同各乡镇签订五保工作。目标考核责任状,年终对照责任状进行考评兑现,大大激发了民政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尽力做好五保工作的热情。为切实保障五保老人生活有着落,他们持之以恒地落实五保供给政策,制定了《涟水县五保户供给工作实施办法》,改过去的五保经费由村统筹为乡统筹。每年春订合同之前,县局主要负责同志就主动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汇报上一年五保经费筹集使用情况,提出新一年的经费统筹计划。1991年以来,该县平均每年筹集五保经费170万元,今年将增加到180万元,每个五保老人的供给标准又比去年增加200元。现在,涟水县五保老人的生活标准逐年提高,这些老人们都能幸福地安度晚年,他们逢人便夸:“还是共产党好。”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重要任务。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局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切实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1992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养老保险先进县”荣誉称号。县局积极主动工作,每年都有近30名同志分头到各乡镇,宣传农保政策、意义和好处,消除干群疑虑,动员和组织农民参保。1992年以来,全县累计筹集养老保险金610万元,有24.8万多人办理了养老保险手续,仅去年一年就有20万人参保。筹集保险金512.2万元。“我要参保,参保养老,不靠儿孙靠自身;零钱聚整钱,到老过好晚年。”的新型观念正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形成。许多农民深有体会地说,千桩事;万桩事,民政部门为他们办了件实实在在的事,给他们送了一个养老的“儿子”。今年,淮阴市政府下达该县1010万元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任务,面临新的任务,该局的陈德仁局长等主要领导多次到县委、县政府、县委农工部争取支持配合,力争圆满完成千万元的任务指标。在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目前,1010万元的任务指标已全部分解到各乡镇。时码、大东、涟城、梁岔、保滩等10多个乡镇还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将今年的农保任务指标列入服务合同或与村组签订责任状,为全面完成今年农保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扬传统,搞好“双拥”,架起金色桥梁。
  涟水是革命老区,优抚对象较多,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就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全县拥有享受抚恤、定。补和优待对象达一万人以上,这些优抚对象曾为革命和建设作出过牺牲和贡献,认真落实党的优抚优待政策,切实帮助他们分忧解难,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党和政府特别是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近年来,该县从创建双拥模范县、模范乡(镇)抓起,强化对优抚工作领导,认真落实优抚优待政策,切实为优抚对象解决生产、生活、治病等各方面的难题,促进了双拥工作的健康发展。1989年被市民政局评为 “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去年被市局评为“优抚工作先进单位”,先后涌现了蒋庵、牌坊、黄营等8个“双拥模范乡”,40个 “双拥工作先进集体”“96名双拥模范,双拥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32个乡镇都有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涟城镇东门村还建立了村组干部、党员双拥工作实绩记录簿,把双拥工作列入支部工作重要内容。双拥工作的落脚点突出体现在优抚优待政策的贯彻落实上。近三年来,全县共发放抚恤、定补、优待金达1650多万元。1994年8月,该县财政局在,财政十分吃紧的情况下,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文件精神,仍拿出90多万元钱,为全县的复员军人增加了定补和政策性补贴,为保证农村义务兵家属的优待金按时兑现,使他们的亲人在部队安心服役,1992年县政府专门制订印发了 《涟水县军人抚恤优待办法》,具体规定了优待范围、优待标准和统筹办法。从此,优抚对象 '的优待金筹集难、足额兑现难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许多现役军人纷纷感谢政府对他们家属的关心,表示安心服役,为国建功。1992年以来,三年时间该局共收到军人立功喜报334张,其中荣立二等功的有5人。涟水县在广泛开展创建双拥模范乡镇的活动中,县民政局唱大戏,当主角,千方百计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帮助优抚对象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党、政府和优抚对象中架起了金色的桥梁。近三年来,全县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580多人,开发使用率达95.7%以上,建起了32个优抚卫生室,为优抚对象治病1万多人次,帮助优抚对象修建房屋320户710间,免除义务工54万个,为优抚对象抢收抢种1800多亩庄稼。蒋庵、黄营等乡在每年的农忙季节到来之前,就将全乡缺劳力、有困难的优抚对象登记在册,由帮工小组统筹安徘帮工。方渡乡一位老烈属。
  前年房屋倒塌后,县、乡两级民政部门很快帮助她建起了三间瓦房。五港一等残废军人汪其栾生病住院后,局主要领导多次看望到床头。为了帮助全县广大优抚好象脱贫致富奔小康,该县民政战线的职工每人都联系1至2户优抚对象贫困户,与他们结成对子,从资金、信息、科技等方面给予扶持,变过去单纯的“输血型”服务为 “造血型”服务。全县800多个贫困户优抚对象已有520多户脱贫。黄营乡于桥村张庄组72岁的老复员军人张本柱,患胃出血,全家6口人,无劳力,还有一儿痴呆,生活十分困难。乡民政利用“优抚对象活动日”,教育老张不能靠吃定补、要救济过日子,而要努力发展家庭经济。民政助理殷宇功还用自己省下的200元工资,帮老张买了60对肉鸽,当年养鸽一项收入达580多元。去年,老张又买回一头小牛,还开垦了一块荒地种蔬菜,一家人的小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两年来没有向政府要一分钱救济款,一公斤救济粮。
  我们豪情满怀地期待着涟水的民政事业再创辉煌。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严忠诚
责任者
马杰
责任者
陈德仁
相关人物
周明
相关人物
汪其栾
相关人物
张本柱
相关人物
殷宇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涟水县民政局
相关机构
涟水县政府
相关机构
江苏省民政厅
相关机构
涟水县委
相关机构
涟水县政府
相关机构
民政部
相关机构
淮阴市政府
相关机构
涟水县委农工部
相关机构
涟水县财政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涟水县
相关地名
涟城镇
相关地名
东门村
相关地名
方渡乡
相关地名
五港
相关地名
黄营乡
相关地名
于桥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