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无人道的「双沟惨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3661
颗粒名称: 残无人道的「双沟惨案」
其他题名: ——日军侵华暴行记
分类号: E296.93
摘要: 1940年9月16日,即农历中秋节,日军十三旅团一部300余人、伪军100余人,分乘50多只汽艇自盱城驶往双沟镇。日军见没有动静,就上岸直奔街北,包围了双沟镇,挨门逐户驱赶老百姓出来,三四百人被硬逼到街北敌坟岗上,四周架起机枪。日、伪军怕老百姓起哄,又把他们驱赶到石魁巷内朱家贵等三家房子里,九间房子挤得满满的。顿时尸体横飞,血肉模糊。朱家贵一家五口,连同留下过节的岳母全部被杀。元昌店伙计张万全,跑到石魁巷口。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日军侵华

内容

1940年9月16日,即农历中秋节,日军十三旅团一部300余人、伪军100余人,分乘50多只汽艇自盱城驶往双沟镇。下午一时许,船到东山头孙渡口,就受到朱瑞岭带领的20多个民兵的伏击,当场毙伤日、伪军20多个,日军一个小头目被击毙,日伪军集中炮火还击,朱瑞岭带领民兵已转移到施马庄去了。日军见没有动静,就上岸直奔街北,包围了双沟镇,挨门逐户驱赶老百姓出来,三四百人被硬逼到街北敌坟岗上,四周架起机枪。群众见势不妙,有的就偷跑掉了。日、伪军怕老百姓起哄,又把他们驱赶到石魁巷内朱家贵等三家房子里,九间房子挤得满满的。大门口的几挺机枪对着房门疯狂地扫射,屋内群众纷纷倒下,躺在血泊中,一阵枪声过后,日寇生怕斩不尽、杀不绝,又往屋内扔手榴弹。顿时尸体横飞,血肉模糊。镇上有21家被杀绝。朱家贵一家五口,连同留下过节的岳母全部被杀。元昌店伙计张万全,跑到石魁巷口。被追来的日军刺死,日军见他体胖。就用刺刀挑开他的肚子,灌进汽油,点着火,烧得浑身冒油。吕毛人藏在石魁家的床底下,压在被打死的同胞下面,当房子着火时,他把小水缸顶在头上防火,当房顶烧塌,大床着火,顶水缸已无济于事时,他丢掉水缸,用死难同胞的鲜血涂抹自己的头脸,想冒死逃出,此时有几个日军从屋里走来,他当即拉起一个死者掩盖自己身上,这样,还挨了日军刀,他,忍住剧痛,后来终于死里逃生。
  和石魁巷大屠杀同时,日军手举火把,到处放火,顿时双沟镇成了一片火海。日军在大街小巷杀人寻欢,奸淫取乐,被杀群众达200多人。任大汉的母亲被杀后,五岁的孩子抱着母亲的尸体痛哭,被一个日军拎起两条小腿硬撕成两半。11岁的丁长富,躲进被烧过的墙柜内,被日军发现刺死。有四、五个日军轮奸了王某的老婆和他的14岁的二女儿。还有几个日军将一个新媳妇的衣服扒光进行轮奸,新媳妇宁死不从,一个日军的脸被抓破和一只耳朵被咬掉,日军更兽性大发,丧尽天良地利用剌刀割掉她的两个乳房。当天被奸淫的妇女有20多人,就连圣母庵的小尼姑也未能幸免。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松科
责任者
朱瑞岭
相关人物
朱家贵
相关人物
张万全
相关人物
石魁
相关人物
吕毛人
相关人物
任大汉
相关人物
丁长富
相关人物
王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双沟镇
相关地名
东山
相关地名
施马庄
相关地名
石魁巷
相关地名
盱城
相关地名
孙渡口
相关地名
圣母庵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