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3488
颗粒名称: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其他题名: 记检察官孟宪友
分类号: K825.19
摘要: 他叫孟宪友,人们称他“老孟”,其实老孟并不老,今年41岁,端正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使威严的面孔上增加了几分儒雅风度。现任清河区人民检察院税务检察室主任。作为检察机关派驻税务局的一个常设机构,一个办公室,四名税检人员,装备落后,办案条件简陋。然而,5年中,他们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万元,受理偷、抗税案件140余件。
关键词: 人物传记 法律人物

内容

他叫孟宪友,人们称他“老孟”,其实老孟并不老,今年41岁,端正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使威严的面孔上增加了几分儒雅风度。现任清河区人民检察院税务检察室主任。作为检察机关派驻税务局的一个常设机构,一个办公室,四名税检人员,装备落后,办案条件简陋。然而,5年中,他们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万元,受理偷、抗税案件140余件。有一回,老孟刚刚上班,有人举报个体烟贩徐某利用假烟草准购证,非法批烟销售。老孟当机立断立即组织调查,掌握证据后,经批准对其立案侦查,没收了徐某非法持有的烟草准购证,接着带着徐某并由其引路,对徐某两个儿子的住处进行了捜查。搜查完之后,已渐天黑。老孟为了不给犯罪分子喘息的机会,又立即驱车数十公里,搜査了淮阴县三树乡徐某的老家。七个小时的突击行动,他们搜查了四处,扣押徐某非法所得的13000元存折,2000余元现金,一台20英寸的彩电及一些香烟,共计2万元的钱物和定案书证。在事实面前,徐耷拉下脑袋,全部交待了利用转借烟草准购证手段非法牟取暴利,大量偷税的犯罪事实,并全部补交偷税欠款。有一次,老孟在出差途中,听到两个旅客在闲谈中说到李某非法倒卖香烟发财,又如何偷税的情况。刚下车,老孟不顾旅途疲劳,立即带领2名干警展开秘密调査取证。仅用5天的时间,就从市烟草公司查核了上百本记帐凭证,从银行查阅了上千笔转帐记载,寻访了十余名知情人,往返行程200多公电,获取了当事人偷税事实的直接证据。由于行动迅速,使当事人毫无觉察。当刑事拘留通知书出示于李某的面前时,李某目瞪口呆。一九九一年九月,老孟接到举报,反映四名浙江农民没领营业执照,也没有办理税务登记,长期在淮推销电器产品,非法牟取暴利。为逃避查处,他们经常变换住处和存货地点,行动诡秘。第二天一早,老孟与另一名同志身穿便衣,自称是买电线的,来到了四名农民的住处。随着“咚咚”的敲门声,一个姓方的农民应声而出。方某一见两名不速之客就警觉地问:“你们怎么找到这里的呢? ”“朋友指点的,我们想弄点电线”。老孟边说边递上一支烟。方某试探:“货不多,你们要多少?”老孟随口应道:“500卷”。方某一听,顿生疑窦:“怎么要这么多? ”“我们一个亲戚在建筑公司承包了一项工程电路安装,大家合伙捞点外快”。方某又问工程在什么地方?谁家承建? 老孟不急不忙一一应答。于是双方商定下午看货。下午一点来钟,老孟准时赴约。可方某疑心未消,推说货量不足,要等到其他三名合伙人从浙江回来再说。老孟一听其意,也不含糊,加重了语气: “不卖不行,你不要耍咱哥儿们。”方某见来者求货心切,便提出不要支票,只要现金,不准跟随去存货的仓库。老孟知道鱼已上钩,便不假思索,一口应承下来。尔后迅速向院领导汇报了情况并请求人力支援,堵住各交通路口,实施秘密跟踪。接着老孟又取出13000元,方某见是大主顾,心中暗喜,自以为啃到一块大骨头,于是叫老孟放心等着,自己独自一人去仓库提货。当方某刚刚打开库门,几名便衣干警从天而降。方某束手就擒,30多万元的货物尽数扣押查封,为破案和追缴共余税款抓住了关键性的证据。还有一次,老孟在办个体户姚某偷税一案中,意外地发现钵池乡农民郑某在某公司倒货卖,偷税数额较大。老孟立即带领两名干警到那个公司查帐。谁知,这天郑某碰巧也来这个公司提货,一看检察院的警车停靠在公司里,作贼心虚,货也不提了,连夜潜逃。一天,老孟碰到一个姓郑的“小刀手”,互相攀谈了一阵子以后,老孟突然发问:“郑某你认不认识? ”“小刀手”说是他六叔。老孟说;“我与老郑是老朋友了,处得好,很长时间没有聚聚了。”小郑信以为真,脱口而出: “六叔可能在淮安的老丈人家中”。老孟又得知郑某一连襟刘某在本市某单位工作,从他那里打开缺口,弄清了他老丈人的家庭地址。老孟马不停蹄,连夜带着拘传证,驱车直奔淮安农村郑某丈人家。在法律的攻势和政策的感召下,潜逃两个多月的郑某在其亲友的规劝下终于到检察院接受查处。几年来,老孟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和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克服关系网、说情风的干扰,先后拔掉“钉子户”9户,难缠户4户,使纳税户主动上门申报纳税率上升到90%,偷、抗税案件明显下降。个体户鲍某不领营业执照,也不进行税务登记,私刻公章,以“清河XX路鞋帽商路。在汇通市场搞非法经营。有的同志劝老孟:“这个人可什么事都做得出,还是不捕这个马蜂窝为好”。老孟不信这个邪,在查清其犯罪事实后,决定对其立案查处。当老孟找其谈话时,他一蹦三尺高,吹胡子瞪眼睛,态度十分蛮横,不仅拒不承认偷税事实,而且污言秽语,大发淫威。扬言“谁砸了我的饭碗,我就跟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还四处打探老孟的住处,伺机报复。面对鲍某的胡作非为,老孟亳无惧色:经请示院领导同意,果断对其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在法律的震慑和政策的感召下,鲍某意识到自己偷税、抗税行为的严重性,表示认罪服法,愿意补交22000余元的税款。其他个体户,看到老孟真的较上劲了,连这样的“刺儿头”都敢碰,于是纷纷到检察室补交税款,于是纷纷到检察室补交税款,夜带着拘传证,驱车直奔淮安农村郑某丈人家。在法律的攻势和政策的感召下,潜逃两个多月的郑某在其亲友的规劝下终于到检察院接受查处。几年来,老孟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和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克服关系网、说情风的干扰,先后拔掉“钉子户”9户,难缠户4户,使纳税户主动上门申探:“货不多,你们要多少?”老孟随口应道:“500卷”。方某一听,顿生疑窦:“怎么要这么多? ”“我们一个亲戚在建筑公司承包了一项工程电路安装,大家合伙捞点外快”。方某又问工程在什么地方?谁家承建? 老孟不急不忙一一应答。于是双方商定下午看货。下午一点来钟,老孟准时赴约。可方某疑心未消,推说货量不足,要等到其他三名合伙人从浙江回来再说。老孟一听其意,也不含糊,加重了语气: “不卖不行,你不要耍咱哥儿们。”方某见来者求货心切,便提出不要支票,只要现金,不准跟随去存货的仓库。老孟知道鱼已上钩,便不假思索,一口应承下来。尔后迅速向院领导汇报了情况并请求人力支援,堵住各交通路口,实施秘密跟踪。接着老孟又取出13000元,方某见是大主顾,心中暗喜,自以为啃到一块大骨头,于是叫老孟放心等着,自己独自一人去仓库提货。当方某刚刚打开库门,几名便衣干警从天而降。方某束手就擒,30多万元的货物尽数扣押查封,为破案和追缴共余税款抓住了关键性的证据。最近,她又被机械工业部报纳税率上升到90%,偷、抗税案件明显下降。个体户鲍某不领营业执照,也不进行税务登记,私刻公章,以“清河XX路鞋帽商路。 店”的名义,在汇通市场搞非法经营。有的同志劝老孟: “这个人可什么事都做得出,还是不捕这个马蜂窝为好”。申请纳税,请求从宽处理。个体户冯某、姚某翁媳二人漏税3万元。税务部门多次发出 《税务催交通知书》。冯、姚二人拒不在通知书上签字,并诬蔑通知书是一张废纸,二人还到税务机关无理取闹。对这桩典型的抗税案,老孟迅速着手查处,迫使其补交税款。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小平
责任者
凤文
责任者
孟宪友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淮阴市烟草公司
相关机构
机械工业部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淮阴县
相关地名
三树乡
相关地名
浙江
相关地名
淮安
相关地名
清河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