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瘠土地致富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3433
颗粒名称: 贫瘠土地致富歌
其他题名: 记扎埠村党支书陈树明
分类号: F323.8
摘要: 沭阳县阴平乡扎埠村原是全县闻名的特困村。近几年来,这块贫瘠的土地出现了盎然生机,宽敞明亮的瓦房一排连着一排,农家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显示了扎埠人的殷实。村民们说:“政策鼓励农民致富,又摊着一个好支书,咋能不变呢?”陈树明当支部书记,为农民致富可真花了不少心血。埠村有4300亩耕地,土地资源可观。陈树明首先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上做文章。
关键词: 农业收入 农民致富

内容

沭阳县阴平乡扎埠村原是全县闻名的特困村。近几年来,这块贫瘠的土地出现了盎然生机,宽敞明亮的瓦房一排连着一排,农家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显示了扎埠人的殷实。村民们说:“政策鼓励农民致富,又摊着一个好支书,咋能不变呢?”陈树明当支部书记,为农民致富可真花了不少心血。埠村有4300亩耕地,土地资源可观。陈树明首先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上做文章。1988年以来,全村累计用于农业投入资金达120万元,先后建造中小型电灌站四座,开修渠道2500米,兴建桥、涵、闸8座,农田水利设施已基本配套,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1994年虽然遭受多年未遇的干旱,但粮食总产仍达644万公斤,向国家出售商品粮140万公斤。
  陈树明利用土地优势,发动村民大面积繁育“淮麦11”、“鲁麦15”和“玉米掖4号”等良种,该村被县政府定为子种生产基地,每年向县种子公司提供良种100多万公斤.商品粮变种子,仅此一项,人平增收达300多元。
  尝到了致富的甜头,陈树明的劲头更足了,他进一步发挥土地优势,积极扩大经济作物面积,目前,全村已形成粮食、花生、果树、蔬菜一齐上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开发果园1300亩,培植苹果、银杏、山楂、蜜桃等;扩种花生200亩;开垦利用村间“鸡嘴田”450亩,每亩收入超过400元;养鱼350亩,年产成鱼2万公斤。生猪、鸡、鹅等养殖业跟著“水涨船高”,有了大发展,人均增300元以上。土地的文章做好做足以后,陈树明及时把工作重点又转移到大力发展村办工业上,依靠土地开发的资金积累,全村先后办起了木材加工、面粉加工、纺织绣品等四个村办工亚,户办、联户办水泥制品厂有42个,生产水泥板、桁条、大梁等8个系列10多个产品,年创产值400万元。同时,陈树明还十分重视扶持个体经济的发展,全村从事开店、加工、运输的农户达280多户,使经济收入不断增加。1994年,全村农副工总产值达1394万元,集体纯收人13万元,人平收入1560元,扎埠村成了全县脱贫致富的典型。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彭增奎
责任者
周学祥
责任者
陈树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沭阳县
相关地名
阴平乡
相关地名
扎埠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