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商检局为“三资”企业挽回损失250万美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3406
颗粒名称: 淮阴商检局为“三资”企业挽回损失250万美元
分类号: F276.43
摘要: 淮阴商检局自1994年以来共对15批“三资”企业的进口设备进行了价值鉴定,设备总报价为1100.8万美元,鉴定后实际价值为843.6万美元,挽回经济损失257.2万美元,平均降值率为23.3%。“三资”企业引进的设备,一般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包装不良、防潮措施不够造成的锈蚀。而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设备的价值远远超过国际市场上的价值。
关键词: 联合企业经济 合资经营企业

内容

淮阴商检局自1994年以来共对15批“三资” 企业的进口设备进行了价值鉴定,设备总报价为1100.8万美元,鉴定后实际价值为843.6万美元,挽回经济损失257.2万美元,平均降值率为23.3%。
  “三资”企业引进的设备,一般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包装不良、防潮措施不够造成的锈蚀。而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设备的价值远远超过国际市场上的价值。泗洪县集合资企业由香港引进的一套特种漆生产线及检测设备,外商报价为80.4万美元,商检人员在鉴定时发现该设备虽为全新,但生产能力达不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并且缺少饮水机、空调机、研磨机等配套设备,鉴定后实际价值为41.4万美元,外商基本上一分钱未投放;洪泽县某五金有限公司委托港商购买的台湾产F型直钉生产线,外商报价为34.2万美元,实际鉴定价仅为26.1万美元。在这些进口设备价值鉴定中,降价最大、降值率最高的是淮阴某有限公司引进的设备,外商报价为231万美元,经商检局商检人员咨询,这些设备实际价值仅为58万美元,降价竟达173万美元之巨。
  在鉴定工作中,商检局本着公正、科学的原则,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与设备商洽谈,维护了中方投资者合法权益,补充了股份,使“三资”企业避免了许多损失。对于淮阴商检局的鉴定结果,外商均无异议。(徐世文)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徐世文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淮阴商检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泗洪县
相关地名
香港
相关地名
台湾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