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开发富农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3343
颗粒名称: 志在开发富农民
其他题名: ——记涟水县农业开发局局长侯秀峰
分类号: F323.2
摘要: 走进涟水县农业资源开发管理局的办公室,人们就会被挂满墙壁的一块块奖匾、一面面锦旗所吸引,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放在局长室最前面一张桌子上的两只奖杯,这是该县黄淮海开发一期、二期有关项目在全省“创业杯”竞赛评比中被评为二、三等奖而获得的荣誉。
关键词: 农业经济建设 农业资源开发

内容

走进涟水县农业资源开发管理局的办公室,人们就会被挂满墙壁的一块块奖匾、一面面锦旗所吸引,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放在局长室最前面一张桌子上的两只奖杯,这是该县黄淮海开发一期、二期有关项目在全省“创业杯”竞赛评比中被评为二、三等奖而获得的荣誉。局里的干部职工谈到这些成绩时都说,这是老局长侯秀峰带领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浇铸出来的呀!
  1990年12月,当了8年农业局长且年过半百的侯秀峰,被组织上任命为新成立的农业资源开发管理局局长。为了摸清全县农业资源的分布情况,确定全县开发规划和重点,侯秀峰组织人员展开了大规模调查研究工作。当时,局里一无资金,二无车辆,人员紧缺。他带上个把人,一、二十里的路就骑自行车,再远的路就挤公共汽车,每天天不亮就起身,晚上拖着一身泥水和疲惫不堪的身躯进家门。特别是在78公里长的废黄河沿线调査中,老侯与年青人一样爬沟过坎,许多荒滩荒地荆棘丛生,他们披荆斩棘,衣服扯坏了,鞋子刺穿了,手臂划破了……渴了就喝口水,饿了就吃点饼干,晚上累了连饭都吃不下去。经过3个月的走访调査,侯秀峰等人终于摸清了全县的基本情况,不仅有98万亩中低产田急待改造,而且还有3.4万亩荒地、荒滩和大量荒水资源急待开发利用。
  “家底”摸清了,侯秀峰在征得县领导同意的基础上,将开发重点放在淮高路以西,一帆河以东的余圩、前进、方渡、南禄等边远贫困地区,帮助那里的农民群众改造中低产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支柱产业和多种经营。南禄乡楼庄荡片4个村有一万多亩低产实心田,易涝易旱,当地群众生活贫困。为了开发改造这片低产田,侯秀峰先后10多次来这里调查情况,与当地干群共商开发规划,解决疑难问题,在3年多时间里,县开发局先后投资62万元,在这里兴建6座电灌站及66座配套工程,增加旱改水7000亩,使农作物平均单产上升到600公斤以上,年人均增收上百元;前进乡赵庄村干群在侯秀峰等的指导帮助下,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先后拓植蚕桑、蔬菜各500亩,苹果、香椿各5000棵,还增加饲养500头生猪,5000只家禽,不少农户户均收入超万元;余圩乡泉玉村利用开发机遇,先后拓植无花果近千亩,亩产量达2吨,还计划兴建无花果口服液厂,以进行深度开发。
  杜绝人情项目,始终是侯秀峰一贯坚持的做法。有个工程建筑队在兴建某乡一个电灌站时,擅自降低工程标准,从中谋取私利。侯局长接到群众举报后,顶住“说情风”责令该工程队按原标准修复工程设施。某乡在三期开发规划中,要求投资300万元,有关领导提前向侯局长打招呼,请求“高抬贵手”。侯局长经过精确测算,果断地将建筑资金核减掉30%;某乡二期开发规划中,计划投资3万元建一座农用机桥,侯局长不顾有关“熟人”的情面,毅然将此“人情项目”核掉。
  在侯秀峰的带领下,涟水县农业资源开发工作取得明显的效益。据统计,该县到目前已累计投放开发资金3000多万元,改造中低产田52万亩,兴建、维修电灌站106座和小中水利设施2700多座,建成农田林网29万亩,添置各种农机具3800多台套,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万吨,推广良种61万亩,项目区人均增加收入210多元。侯秀峰本人也先后被省市开发局评为先进个人和“五一“劳动模范。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武云超
责任者
张晓球
责任者
侯秀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禄乡
相关地名
前进乡
相关地名
赵庄村
相关地名
余圩乡泉玉村
相关地名
涟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