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皂脱贫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3321
颗粒名称: 白皂脱贫记
分类号: F306
摘要: 灌南县白皂乡位于新沂河和柴米河之间,全乡9个行政村的2万余群众,年人均收入曾经不足300元,到1989年还有不少农户的锅里煮的是野菜、红薯秧。白皂乡也被列为全省的特困乡之一。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的乡,从1991年至今的4年间,先后创办了24个乡村企业,而且办一个成一个,个个出效益。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组织管理

内容

灌南县白皂乡位于新沂河和柴米河之间,全乡9个行政村的2万余群众,年人均收入曾经不足300元,到1989年还有不少农户的锅里煮的是野菜、红薯秧。白皂乡也被列为全省的特困乡之一。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的乡,从1991年至今的4年间,先后创办了24个乡村企业,而且办一个成一个,个个出效益。全乡企业固定资产总额从40万元增至1000万元,1994年实现产值2814.14万元,税利325.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92%,分别比1990年增长14倍和32倍。
  一
  1989年春,这个乡的党委围绕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反复调査研究,确立了“强化农业基础,突出工业经济地位”的脱贫思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贫穷的根源在“班子”。乡党委首先着力于村级组织建设,选配好“领头雁”,从初、高中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考察选拔一批思想作风好、组织能力校强并善于经营的年轻人,充实到各村领导班子。调整后的9个村党支部书记中,三分之二是高中毕业生,个个都是经济能人、致富强手,家庭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
  他们上任后,按照乡党委确立的脱贫思路,先抓粮棉生产和家庭副业,解决群众温饱,增加群众收入,稳定人心。各村兴修水利、改造低产田,推广科学技术等,到1991年全乡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人均收入从不足300元上升到426.29元,甩掉了特困乡的帽子,为创办乡村工业,发展集体经济创造了条件。
  二
  无工不富。当时全乡只有一个年产500吨原酒的小酒厂和一个不景气的桐木加工厂,村办企业几乎是空白。创业难,贫困乡创业难上难。乡党委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时,每到一地,睡几块钱一夜的硬板床,吃几毛钱一碗的清汤面,紧着裤带忙工作。正是这种精神,感动了一家又一家科研单位和企业领导人。青岛木器集团的总经理对带队的乡党委书记孙桂明说:“就凭你们的精神和作风,我们信得过,愿当白皂乡的合作伙伴。”此后,桐木厂日益红火,不断发展,产品出口日本,因质量极优,深受客商青睐。企业也被省外贸公司列为“产品免检单位”。全国著名蚂蚁食疗专家吴志成教授,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供给白皂乡,帮助研制开发出保健补酒“中华蚁王酒”,办起了蚁酒厂,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板沟村在省有关部门支持下,先后争取资金120万元,与南京粮食研究所共同开发南瓜粉生产线,创办了苏北第一家保健南瓜粉厂,每年可创产值360万元,创利60万元。
  从1991年底到1992年上半年,这个乡先后引进10多个短平快生产项目,奇迹般地办起了人造大理石厂、地板砖厂、绒绣厂等11个企业,消灭了工业空白村。1992年,实现乡村工业产值2000万元,税利70多万元,人均收入上升到580元。
  三
  乡村干部的务实作风也深深感动了当地群众。他们说:“这两年我们有了一些积蓄,只要需要,愿意拿出来办企业几年来,全乡集体和个人共筹措聚集资金600万元用于兴办企业。前河村群众自筹5万元,办起了玻璃拉丝厂;沈庄村未要国家一分贷款,先后自筹36万元,办起了泡花碱厂,生产液体、固体泡花碱……
  群众不仅从资金上给予帮助,而且在技术和管理上也给予极大的支持。乡里有20多名致富强将不顾小家为大家,积极自荐到企业任职作贡献。私营企业主顾新光,丢下了年利润10万元的窑厂,到新办的乡钢球厂任厂长。他向乡党委立下了今年创纯利10万元的“军令状”。沈庄村共产党员封昌泉,种桑养蚕烧砖瓦,年收入5.6万元。村里办泡花碱厂后,他带资6万元进厂当厂长,狠抓管理和销售,1994年实现产值180万元,税利30万元。封昌泉也因此被选拔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主抓村办工业。
  从1993年至1994年,白皂乡又成功地创办了13个工业企业。全乡工业生产从起步创业阶段,进入了发展壮大阶段。1994年,农民人均收入997.92元,村集体经济收人54.7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1%和57.2%。白皂乡的明天,将会越来越灿烂美好。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秦凯华
责任者
温留如
责任者
肖德基
责任者
尹礼浩
责任者
孙桂明
相关人物
吴志成
相关人物
封昌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青岛木器集团
相关机构
南京粮食研究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灌南县
相关地名
白皂乡
相关地名
新沂河
相关地名
柴米河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板沟村
相关地名
前河村
相关地名
沈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