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路蓝缕 披荆斩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3255
颗粒名称: 荜路蓝缕 披荆斩棘
其他题名: 泗阳电大创业记
分类号: F241.4
摘要: 一九九二年七月,当现任校长兼党支书王立治从县教育局调来时,一进电大校门,他看到整个电大仅有一排教室,十来名教师,二三十名学生,连一所村小学都不如。要创业,谈何容易!一系列内部的、外部的不利条件制约着他们,生源、设备、师资、管理,哪一样都困难重量。王立治走「师」串「生」,上访下察,摸清了电大方方面面情况,果断提出,电大发展战略:抓住机遇,用足政策,大胆开拓,艰苦创业。
关键词: 劳动就业 就业观念

内容

一九九二年七月 ,当现任校长兼党支书王立治从县教育局调来时 ,一进电大校门,他看到整个电大仅有一排教室 ,十来名教师 ,二三十名学生,连一所村小学都不如 。要创业,谈何容易 ! 一系列内部的 、外部的不利条件制约着他们,生源 、设备 、师资 、管理,哪一样都困难重量 。王立治走 「师」 串「 生 」,上访下察 ,摸清了电大方方面面情况 ,果断提出,电大发展战略: 抓住机遇,用足政策,大胆开拓,艰苦创业。电大办学方向 : 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电大发展目标 : 泗阳成人教育基地 。电大的腾飞之路是艰难的 。首先是招生计划。一九九三年盛夏,王立治带上校领导班子成员直奔南京 ,向省里要求增加招生名额。到了南京 ,为了节省开支 ,六个人一把汗 ,一身水地挤公共汽车,几站路不算远,便步行。六个人住秦淮区的一个小招待所的一间房 ,三个年龄大的住床 ,三个年轻的打地铺 。奔波了几天,眼看没指望了,省电大的同志最后一天来看他们 ,一进门便惊呆了 ,一个校长竟然在火炉城市里六个人挤一间房 !他们没说几句 ,便走了,结果泗阳电大在原有名额基础上又增加了八十个名额 。有名额,还只是个蓝图,能否招足学生?要知道当时一方面电大在社会上影响较小 ,好多人不知道泗阳有个电大,还有人以为电大就是教人修电视机的。另 -方面,不少人对电大存在偏见,认为它办学不正规,档次低,质量差 ,不放心让子女到电大就学 。王立治首先邀请全县完中校长座谈,让他们了解电大,认识电大 ,消除对电大的疑虑,希望他们鼓励学生报考电大 。'下一步便是亲自到各学校动员学生报考 。他们有时几人一起出动 ,有时分头出动 ,有时召开学生集体座谈,有时直接登门到学生家 。有一天 ,他们借来一辆旧吉普,跑遍了全县乡下五所完中,行程达二百五十公里,从早上七点一直到晚九点 。那天 ,他们的衬衣汗湿后没干过 。终于 ,一九九三年招生一百八十 -人 ,一九九四年招生三百四十五人。电大初建时,还是借进修学校的两间教室 ,连属于自己的教室都没有 ,桌椅只有六套 。经过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四年三年的努力,现在电大四层一千六百平方米教学楼 ,三层一千二百 -平方米生活综合楼拔地而起,还建起了图书馆 、卫星地面接收系统 、微机房 、阶梯大教室等 。录像机 、电视机等电教设备齐全 ,并配齐了餐厅 ' 食堂 、浴室 、学生宿舍等共一千五百二十平方米的生活设施 。现在 ,凡是到电大的人 ,没有不惊叹它的变化,而王立治脑海里却在盘算着更大更远的目标 :以中专学历教学为主体 ,扩展大专 ,创办本科;以电大为大本营,探入乡镇办班,扩展办学形式 ,全日制普通班,业余成人班,短期培训班三种形式一起上。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旭
责任者
王立治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泗阳县教育局
相关机构
泗阳电大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泗阳
相关地名
南京
相关地名
秦淮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