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属吴赵氏老有所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3102
颗粒名称: 烈属吴赵氏老有所靠
分类号: D632.3
摘要: 在宿迁市井头乡墩吴村,有位83岁的烈属吴赵氏,人们都说她有福气。她无儿无女,孤身一人,却拥有一个温暖的家。1962年,教师刘金侠结婚来到墩吴村,当她见到邻居吴赵氏吃力地拎水拎粮时,心里总是不平静:“吴赵氏丈夫为国捐驱,按理她应享清福了,可是……”。从此,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同丈夫一起为吴赵氏打扫院内院外,拎水拎粮,她还亲自给老人洗头、拆洗被褥、添置新衣等。
关键词: 优抚安置 烈属

内容

在宿迁市井头乡墩吴村,有位83岁的烈属吴赵氏,人们都说她有福气。她无儿无女,孤身一人,却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1962年,教师刘金侠结婚来到墩吴村,当她见到邻居吴赵氏吃力地拎水拎粮时,心里总是不平静:“吴赵氏丈夫为国捐驱,按理她应享清福了,可是……”。从此,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同丈夫一起为吴赵氏打扫院内院外,拎水拎粮,她还亲自给老人洗头、拆洗被褥、添置新衣等。1970年春,吴赵氏患胃溃疡住进了医院,刘金侠的小儿子吴建设因肺炎也住进了医院。丈夫吴丕俊也有病,不能劳动,为了给这二老一少治病,刘金侠东挪西借,变卖了大部分家产。她每天中午下班后,匆匆忙忙烧饭给吴赵氏送去,晚上下班后,她又赶到县医院去照看儿子。她洗衣服的时间大都在深夜或早晨。每天早晨,她都像跑接力赛一样,先给丈夫和孩子准备早饭,再去给吴赵氏买豆汁、油条,然后赶到学校,常常顾不上吃饭。一个月后,臭赵氏康复出院。为便于照顾吴赵氏,让老人生活得更愉快,1984年,刘金侠将非亲非故的吴赵氏接到家同吃同住。
  1987年,井头中心幼儿园教师郝圣侠成为刘金侠的儿媳妇。郝圣侠看到婆婆为老人端屎倒尿,听到左邻右舍夸奖婆婆做的一件又一件好事,便暗暗下决心要像婆婆那样,侍候好吴奶奶。从此,郝圣侠也成了一个大忙人,早上起来她给吴奶奶。
  梳头洗脸,一日三次煎汤熬药,吴奶奶不爱吃米饭,她总是调剂着为老人烧可口的饭菜,晚上老人寂寞时,她把娘家陪嫁的电视机搬到吴奶奶床头,并端来热水为老人洗脚擦身。吴赵氏身体不太好,经常闹病,每次都是郝圣侠和婆婆一起用板车送老人去医院。回到家后,郝圣侠怕老人累着,做好饭后一勺一勺地喂老人。一次在医院里,一位病人看到郝圣侠帮吴奶奶洗完脚后又拿起剪刀给老人剪脚趾甲时,羡慕极了:“吴奶奶,您真是前世积德,修个好孙女。”吴奶奶眼里滚着激动的泪花:“她不是咱的孙女,却比孙女还亲。”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高行金
责任者
吴赵氏
相关人物
刘金侠
相关人物
吴建设
相关人物
吴丕俊
相关人物
赵氏
相关人物
郝圣侠
相关人物
吴奶奶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宿迁
相关地名
市井头乡
相关地名
墩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