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雷锋的断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2937
颗粒名称: 关于学雷锋的断想
分类号: D648
摘要: 每当春风唤醒沉睡的大地、玉兰花露出晶莹皎洁的笑脸,古老的中国便迎来了一个令许多人为之动情的日子——3月5日学雷锋。雷锋是一个时代的英雄,更是人民群众的英雄。雷锋是我国忆万人民最熟知、最敬仰的先进典型,是人民群众认定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他的精神是我国人民心中的一块丰碑。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雷锋精神

内容

每当春风唤醒沉睡的大地、玉兰花露出晶莹皎洁的笑脸,古老的中国便迎来了一个令许多人为之动情的日子——3月5日学雷锋。雷锋是一个时代的英雄,更是人民群众的英雄。雷锋是我国忆万人民最熟知、最敬仰的先进典型,是人民群众认定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他的精神是我国人民心中的一块丰碑。几十年来,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二字已成了日常生活中助人为乐、先人后己的代名词。雷锋精神的倡导与否,已成为我们社会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准升降起伏的睛雨表。近些年来,社会主义公平竞争的原则的广泛推行,一方面摆脱了平均主义的窠臼,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旋卷起急功近利的涡流。于是,我国出现了特定时期的文化心态,在此基础上,衍生岀一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比例増长的怪现象,即传统的榜样已不再像五六十年代那样富有感召力,先进典型对群众的影响则呈现出周期性缩短的趋势。雷锋,作为一个离我们时代不远的人物,却仿佛留存在距我们遥远的岁月之中,那些被钱的铜臭味熏得晕头转向的人们,似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不屑一顾。那些昔日歌唱着《学雷锋好榜样》的红领巾们,或那些曾试用雷锋的言行来完善自己人格的人,时至今日既用挑剔的目光来鄙薄雷锋精神,还把“活雷锋”这一崇高的字眼当成了讥讽的用语。当有人奋不顾身地去救人遇到困难时,就向那熟视无睹的围观者人高呼相助,得到的回答竞是:“谁给钱! ”可悲乎?可叹乎?恰恰相反,外国人倒是看好了雷锋,似乎把雷锋精神当成了人类共同推崇的美德。这些年来,雷锋事迹展览馆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外国观众,据统计已达10万人之多。有关报道说,美国西点军校开展了广泛的学雷锋活动,校园内悬挂着雷锋的画像,军校的学员— 未来的美国三军将领们人人诵读着雷铎的名言警句;法国,一些青年穿着印有雷锋头像的衣服,组织起使民服务组走上街头,学习雷锋为他人做好事;泰国政府感到雷锋精神非常有利于规范人的道德行为,则要求每个公民都要学习《雷锋日记》……这多么令人深省呵! 别人丢下了,我们拣起来;另人拣起来,我们却丢下了。这样一种民族心态,远不仅像“狗熊掰棒头”那样可笑,还充分显露出我们已到了轩轾不分的糊涂地步。因为我们所拣起的别人丢下了的东西,是一副十足的饥不择食的叫花子相,结果造成了社会导向的极度偏差,使人们对那些腐朽的东西居然敬若神明;又因为我们所丢下的被别人拣起来的东西,是全人类认同的至珍至贵的道德品质。对于上述现象,许多有识之士早已忧心忡忡,人民群众则强烈呼唤雷锋精神的弘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既需要新的管理体制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更需要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文明礼貌的普及和提高。否则就算我们已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利益,也只是我们氏族改变了过去穷困的局面——因为道德建设才是一个民族的脊背和希望。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雷激
责任者
雷锋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美国西点军校
相关机构
泰国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中国
相关地名
美国
相关地名
法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