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公的“老牛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2769
颗粒名称: 一心为公的“老牛倌”
分类号: C913
摘要: 1月23日,宿迁市三棵树乡党委、政府将春节慰问品送到该乡韩圩村圩东组五保老人韩中树家中,并再次请他搬到乡敬老院。这位85岁的老人抚摸著他为集体义务喂养的3条膘肥体壮的大水牛,说:“党和政府时刻想着俺,俺真过意不去。俺还能动,还能为集体喂几年牛。”韩中树1960年就开始为集体喂牛,一喂就是35年。1981年实行土地大包干,多数村民主张把集体的一条水牛卖掉分钱,可韩中树却说:“这条牛俺喂定了!一分工钱不要大家的,春夏秋三季俺包放养,寒冬只要大家给少量的草料,谁也别再提卖牛。”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百姓生活

内容

1月23日,宿迁市三棵树乡党委、政府将春节慰问品送到该乡韩圩村圩东组五保老人韩中树家中,并再次请他搬到乡敬老院。这位85岁的老人抚摸著他为集体义务喂养的3条膘肥体壮的大水牛,说:“党和政府时刻想着俺,俺真过意不去。俺还能动,还能为集体喂几年牛。” 韩中树1960年就开始为集体喂牛,一喂就是35年。1981年实行土地大包干,多数村民主张把集体的一条水牛卖掉分钱,可韩中树却说:“这条牛俺喂定了 ! 一分工钱不要大家的,春夏秋三季俺包放养,寒冬只要大家给少量的草料,谁也别再提卖牛。”14年来,经韩中树精心喂养,这条牛已繁殖了7条小水牛,除卖掉5条成牛得款近万元归集体外,现还有3条牛为村民所用,而他自己却分文不取。
  韩中树爱牛如命。每天东方发白,他就把牛喂得饱饱的,等著村民牵去使用;寒冬腊月,他起早睡晚,让牛吃上好草,喝上温水,忙得有滋有味。组长看他上了年纪,劝他不要喂牛,反挨他一“骂”;后又试着想安排人帮他喂牛,他说:“你就不要操这份心啦,俺一人干得了,何必因为喂牛而耽谋别人挣钱呢? ”牛生犊是他最辛苦也是最高兴的日子,他不仅要在牛屋住上一个月,寸步不离,遇上冷天,他宁愿自己通宵达旦坐在牛屋,而将被子盖在牛身上,宁愿自己少吃两碗饭,也要让牛喝足料粥,如有哪个村民犁田敢鞭打快牛,他准会跟谁罗嗦没1993年冬,母牛生了病,这可急坏了韩中树,他整日整夜呆在牛身边,精心为牛保暖、喂药、喂料,待牛活蹦乱跳时,他自己却住进了医院。当时村干部去医院看望他,劝他不要再喂牛了。韩中树说:“俺还能为大家再喂10年牛,你要是真想让俺多活几年,就让俺喂牛 !”(张润壮)牛,由他喂,使,大家使;苦,他编后一人吃,近万无收入却交给集休;85岁高龄,仍一心扑在集体上,老牛倌韩中树的事迹读来感人。
  村级经济就像一头“牛”,只要人人却献上一命爱,这头“牛”就会膘肥体壮,还会发展成为一群“牛”。如果大家都漠不关心,甚至都想咬一口,再壮的牛也会被吃垮,拖垮。发展和壮大村级经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困面貌,需要千千万万个“老牛倌”式的人去关心、爱护、支持村级经济“这头牛”,为它“喂草添料”,为它流汗,为它岀力。由此可见,“老牛倌”不仅是老人老有所为的榜样,也是真心希望村级经济尽快发展也来的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学习的榜样。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韩中树
相关人物
张润壮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宿迁市
相关地名
三棵树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