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炭”有学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2694
颗粒名称: “雪中送炭”有学问
分类号: F323.8
摘要: 有一六口之家的农户,两个劳力,文化值,缺手艺,与“穷”字结伴多年。某书记得知,送去养鸡致富信息和一百元救济款。户主“雪”中见“炭”,感激得要给书记磕头。春上,买了300只苗鸡,一年获利几百元。为了彻底摘掉贫困帽子,书记继续为这户农民“送炭”。这次帮助做了两千元贷款,并鼓励说:“能养三百只鸡就能养两千只,要得富上规模。你富了党委脸上也有光。”
关键词: 农业经济建设 农民致富

内容

有一六口之家的农户,两个劳力,文化值,缺手艺,与“穷”字结伴多年。某书记得知,送去养鸡致富信息和一百元救济款。户主“雪”中见“炭”,感激得要给书记磕头。春上,买了300只苗鸡,一年获利几百元。为了彻底摘掉贫困帽子,书记继续为这户农民“送炭”。这次帮助做了两千元贷款,并鼓励说:“能养三百只鸡就能养两千只,要得富上规模。你富了党委脸上也有光。”“可是,事与愿违,购买的两千只良种鸡因为生病,差点全部报销,背上两千元贷款的债务。
  “雪中送炭”何以变成“雪上加霜”?书记的良好愿望为何得到相反的效果?我以为,除了这户农民本身的内在因素(经营能力差,缺乏技术)之外,恐怕与“送炭人”也有责任。书记“送炭”的目的,当然想帮助这户农民脱贫致富,但是也不能排斥为自已脸上添光的成份。第一,不顾贫困户的主客观条件,一味追求所谓摊子大、数量多。第二,没有及时组织有关部门为其搞好产前产中的服务工作,致使鸡病防治、饲料问题都很难解决。第三,就在这户农民两千只苗鸡才购回六天,全乡养鸡现场会在这里召开了,这种大轰大嗡的办法,助长了这一农户贪大求快的致富盲目性贫’户的穷不是一天形成的,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帮助他们尽快致富也不是一个早上的事,这里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扎实工作,掺不得半点水份。那种以为送不送“炭”是干部的事,生不生“火”是群众的事,只要给钱给物给信息就行的看法是错误的。如果对群众常要送什么“炭”、送多少“炭”、什么时间“送”、“送”后具体困难如何帮助解决这些都不去问津,恐怕是很难达到“雪中送炭”的最终目的。
  由此穆出,“雪中送炭”也是有学问可研究的。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雨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