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2445
颗粒名称: 油絮
分类号: I207.7
摘要: 很久没有吃摊麦饼了,去年回乡下老家过春节,请母亲摊一次吃。发现母亲在开始时,将油瓶歪着顺锅边均匀地浇了一圈,使油锅都粘上油,亮亮的,我问母亲:“怎么不用油架擦?”母亲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谁家还用那个,早不知丢到哪里去了。”母亲的话使我生出无限的感慨。油絮,就是用玉米的苞皮或老丝瓜瓤做成的,形如圆锥体,上面有一个系。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散文

内容

很久没有吃摊麦饼了,去年回乡下老家过春节,请母亲摊一次吃。发现母亲在开始时,将油瓶歪着顺锅边均匀地浇了一圈,使油锅都粘上油,亮亮的,我问母亲:“怎么不用油架擦? ”母亲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谁家还用那个,早不知丢到哪里去了。”母亲的话使我生出无限的感慨。
  油絮,就是用玉米的苞皮或老丝瓜瓤做成的,形如圆锥体,上面有一个系。过去普通百姓每家锅台旁边墙上都挂着一个。由于生活困难吃油少,有油的时候,将油架浸得饱满,平时不用,只待做饼的时候,拿它在锅里擦一擦,否则,饼熟时粘在锅上铲不下来。每到青黄不接之际。小麦、玉米等作物还未到收获季节。就被早收回来,未待晒干,就先用石磨磨成糊状做成“糊摊”且来充饼,而每到一时节,油絮的使用频率非常之高,有一次隔壁的三婶竟到我家来借油絮使用。说她家的油絮都快要干得胃火了,可见生活之'艰难。
  有一年过春节,大雪封门,老百姓没有油吃,又买不起肉,大年三十。公社的供销社设法弄一桶油到大队部,按每户半斤分给老百姓过年。我们姊妹几个高兴得要命,因为在那“地缺粪氷,牛缺饭水;人缺油水”的年 ,代里,饭后嘴边油光光是梦寐以求的。油是打回来了,可母亲说:“过日子要细水长流,我们应先把油架浸饱了。”说完,将半'斤油倒进锅里。待烧热后将油絮放进去浸过之后已所剩无几了,剩下的倒进一蓝子萝卜块,就这样全家人吃了一顿 “油光四溅”的年夜饭。
  油絮,这个在词典里都査不到的词语,随着岁月的流逝。社会的进步。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后,终还是被人遗忘,但是它在我们这一辈人的童年的记忆里是不会磨灭的。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胡继林
责任者